<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病蟲害.農藥 » 正文

    草莓白粉病的發生特點及防治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8-07
    核心提示: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產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自1998年以來,草莓白粉病在長豐縣發生為害呈逐年加重趨勢,特別是保護地草莓白粉病,在發病嚴重時,病葉率在40%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嚴重影響本地區草莓的產量、品質和效益。因此,識別該病的癥狀,掌握該病的發生流行條件


        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生產中的主要病害之一。自1998年以來,草莓白粉病在長豐縣發生為害呈逐年加重趨勢,特別是保護地草莓白粉病,在發病嚴重時,病葉率在40%以上,病果率在50%以上,嚴重影響本地區草莓的產量、品質和效益。因此,識別該病的癥狀,掌握該病的發生流行條件、防治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一、癥狀識別。該病主要侵害植株葉片、花、果、果梗,葉柄也可受害。葉片發病初期葉背局部出現白色霉狀物,隨著病情加重,葉緣向上卷曲呈湯匙狀。花蕾花感病后,花瓣變為粉紅色,花蕾不能開放。果實感病后,果面覆蓋白色粉狀物,果實著色差,早期果實受害不能膨大,成為失去光澤的僵果。

        二、發生特點。該病菌在生長后期形成黑褐色子實體越冬,也可在植株上以菌絲體形式越冬。草莓白粉病是一種低溫性病害。病菌侵染適溫15-20℃,5℃以下和30℃以上均不發病。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草莓白粉病的分生孢子經風吹雨濺傳播到葉、花、果實上以后,只要其表面有水滴,即可完成侵入。該病能否流行和流行的程度取決于大棚內的濕度和草莓的長勢。草莓白粉病發生要求的最低濕度為50%,濕度越大,越有利于該病的發生。當相對濕度在80%以上,草莓長勢又弱時,白粉病極易嚴重流行。

        三、防治技術

        1、農業防治。選用抗病品種,如豐香、鬼甘怒等。合理密植,一般采用株距為10厘米左右,行距為25厘米左右。大棚草莓要適時通風、降溫,一般在上午11點左右通風降溫降濕,下午4點左右蓋棚保溫。

        2、藥劑防治。在草莓生長前期,未發生白粉病時,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25%阿米西達懸浮劑1500倍液等保護性強的殺菌劑進行噴霧防護。在草莓生長中、后期,白粉病發生后,可用10%世高2000倍液,或40%福星4000倍液等內吸性強的殺菌劑進行噴霧治療。

     
    分享:
    關鍵詞: 草莓 白粉病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9.090 second(s), 1011 queries, Memory 3.5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