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經濟作物 » 正文

    蘆薈地栽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10-21
    核心提示:蘆薈系百合科多年生常綠多肉質草本植物,原產于非洲熱帶沙漠地區,耐貧瘠、干燥,怕寒冷、潮濕。目前我國許多地方均有種植生產基地。蘆薈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對癌癥、白血病、腦血栓、癲癇病、精神分裂癥、糖尿病等許多疑難雜癥,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蘆薈系百合科多年生常綠多肉質草本植物,原產于非洲熱帶沙漠地區,耐貧瘠、干燥,怕寒冷、潮濕。目前我國許多地方均有種植生產基地。蘆薈有極高的藥用價值,對癌癥、白血病、腦血栓、癲癇病、精神分裂癥、糖尿病等許多疑難雜癥,均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蘆薈的栽培方式有地栽(溫室、大棚、露地)、盆栽和無土栽培。現將其地栽技術介紹如下:
        
    一、整地作畦
     
        栽植前需整地作畦。整地,要與化學除草、土壤消毒相結合。一般于整地前20天進行化學除草、土壤消毒。然后,每畝施有機肥和土雜肥20立方米,深翻、細耙2遍—3遍,再整平,作成高畦形式。畦面寬1米,長度可根據(溫室、大棚、露地)地勢來確定。溫室與大棚,畦溝寬35厘米—40厘米,溝深25厘米—20厘米;露地畦溝寬40厘米—45厘米,溝深25厘米—35厘米,畦埂高10厘米。
        
    二、適栽時期 
     
        春季的3月—5月和秋季的9月—11月為最佳栽植時期。因這兩個季節移栽,返苗周期短,約一周左右就可以生長出新根系。移栽工作最好選擇陰天進行。
        
    三、栽植方法 
     
        對10厘米—15厘米高的分株苗或插扦苗,每畦栽植5行,株行距為15厘米×15厘米;栽植半年后,苗高20厘米—30厘米時,間苗移栽,每畦變成了3行,株行距為30厘米×30厘米;栽植一年后苗高50厘米時,再次間苗移栽,株間距為60厘米×60厘米,每畦變成2行。栽植時,要挖適當大的穴,栽植后馬上澆水,以確保成活。
        
    四、植后管理
     
        栽植后要保證蘆薈生長所需適溫15℃—28℃、適濕75%—85%;要合理灌、排水,施肥原則為少施、勤施。春秋季施肥量適當多而勤,夏季較少,冬季更少。也可視苗齡和植株大小靈活掌握。可在中耕的同時結合除草。在冬季,氣溫低于5℃時,要采取防寒保溫措施,以防凍害.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蘆薈 地栽 技術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727 second(s), 207 queries, Memory 1.42 M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