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經濟作物 » 正文

    四招防治棉苗莖稈發紅癥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2-25
    核心提示:近期,有農戶反映棉花苗莖稈發紅,葉片小而薄并且生長得緩慢。拔下植株可看到,這些棉花主根不發達、側根較少,有的莖基部出現腫瘤等現象。

    近期,有農戶反映棉花苗莖稈發紅,葉片小而薄并且生長得緩慢。拔下植株可看到,這些棉花主根不發達、側根較少,有的莖基部出現腫瘤等現象。那么造成此種情況的原因是什么呢?現將原因總結如下:

    1.除草劑藥害因素。兩類地塊會引起除草劑藥害,一類是常年連作的老棉田,因常年使用氟樂靈且使用量偏大,造成植株莖稈細弱矮小、紅莖比例較大。另一類是種棉花的倒茬地,前茬作物為玉米,并且連年使用玉米田封閉性除草劑乙阿合劑或丁阿合劑。多年連續使用,使除草劑在田間殘留,當夏季降水量較大時,田間除草劑隨著水的流向低洼處,表現為同一塊地內高處棉田生長健壯,低洼處或低洼地段,植株矮小、細弱,出現紅莖棉現象。

    2.病害因素。棉花枯萎病根據受害時期和嚴重程度,其中在田間有的表現為紫紅型,子葉和真葉變紫紅色或出現紫紅色斑塊,略呈萎蔫狀。

    3.土壤或鹽或堿。有些地塊由于長期不合理施用化學肥料而不施用有機肥,造成土壤鹽堿化或次生鹽漬化。當下雨量較小時,造成鹽分上移,鹽分濃度大抑制了根系對營養的吸收,出現了鹽害傷苗現象,也造成植株生長緩慢而小、紅莖比例偏高。

    防治措施:

    1.如果發生莖稈發紅的是多年連作病害嚴重的老棉田,第二年可與禾本科或豆科等作物輪作倒茬。換句話說,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這樣的輪作是最好的措施。

    2.對于已經發生病害的矮小植株,要及時噴灑殺菌劑,并結合優質葉面肥進行噴霧。也可對病株進行灌根效果好于噴霧,隔5-7天再灌根一次。

    3.對鹽堿化或次生鹽堿化土壤,可通過連續幾年增施有機肥加以改良,一旦出現小水“勾鹽”現象,立即選用淡水澆灌壓鹽減輕鹽害。

    4.對于除草劑藥害造成的植株生長不良,立即噴灑“920”或碩豐481加入優質葉面肥進行緩解。有條件的還要及時澆水,底肥不足或有脫肥癥狀的,要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2-20斤,促進植株生長。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530 second(s), 256 queries, Memory 1.5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