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經濟作物 » 正文

    棉花前重式簡化栽培集成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1-04
    核心提示:棉花前重式簡化栽培集成技術”是針對棉花生產中存在著勞動強度大、管理環節多、生產成本高等問題研究出的一項新技術。
        “棉花前重式簡化栽培集成技術”是針對棉花生產中存在著勞動強度大、管理環節多、生產成本高等問題研究出的一項新技術。所謂“前重式”就是棉花管理的活兒大部分放在生長前期,將可能出現的問題放在前期預防,變過去“三分種、七分管”為“七分種、三分管”;所謂“簡化栽培”,就是去除棉花管理傳統做法中不必要的環節,簡化作業程序;所謂“集成技術”就是把操作技術集納成一套技術體系,規程化操作。這項技術可操作性強,能起到節本增效的顯著效果。

    一、技術核心

    “六改六一”是該項技術的核心,即:改多品種插花種植為一縣一個當家品種,奠定高產優質基礎(根據所在地區選用適宜的品種類型);改多項作業為一機完成(包衣棉種精播、覆膜、噴除草劑一體完成);改多次施肥為一次施肥(配方肥一次性基施);改依賴性灌溉為一次關鍵澆水;改五步整枝法為一次整枝法(只打尖);改水地棉花單作為一地一個復種模式(在高水肥地塊選用棉麥、棉花蘿卜、棉薯、棉蔥等復種樣式之一,規模種植)。

    二、技術規程

    1.造墑保墑。一般年份冬春雨雪量小、土壤底墑不足,可利用水旱地插花分布的條件,采取冬灌或早春灌造墑。貯水灌溉造墑灌水量,冬灌每畝100立方米,早春灌每畝70立方米,滲透深度80~100厘米,水分效應可維持到開花期。灌水造墑后要注意保墑,主要措施有:頂凌耙地、春季耙蓋保墑和播種前軋地提墑等。

    2.施足底肥。結合整地一次性施底肥。試驗證明,將氮、磷肥全部基施,可比按不同基肥、追肥比例施肥增產2.6%~12.1%。施肥主要是補充氮、磷、鉀三種營養元素,以15-13-17配方肥為例,每畝施肥量為50~65公斤,有條件的棉田還應增施廄肥、腐爛秸稈等有機肥。施肥方式:灌水造墑棉田,采取先施肥后澆水的方法,養分隨水下滲,只需耙地,不犁翻;施有機肥和旱地棉田,采取犁溝施肥,也有明顯增產效果。

    3.選用優種。①豐產性,主要是結鈴性強;②高抗枯萎病、抗(耐)黃萎病;③生育期冀南為中熟,冀中為中早熟類型;④生長勢強、后發性好,可防止或減輕早衰;⑤抗蟲性強,高抗棉鈴蟲。

    4.播期確定。適宜播期在末霜后,即“冷尾暖頭”。一般冀中南適宜播期在4月25日前后,冀東(唐山、廊坊)為4月底至5月5日。播種前采用氟樂靈或乙草胺100~125克/畝噴灑、拌土。

    5.機播及行距配置。播前將棉種用殺蟲劑和殺菌劑包衣,采用精量機播、噴除草劑和覆膜一機聯合作業。采用45~50厘米×90~120厘米大小行配置或80厘米等行種植。

    6.定苗、揭膜。2~3片真葉時定苗,同時剔除弱苗、病苗等。定苗后3~4片真葉時揭去地膜。7.田間管理。盛蕾至盛花期澆水是防止棉花早衰的關鍵措施,一般畝澆水量40~50立方米。7月中旬打頂心,單株留果枝11~13個。7、8月份遇連陰雨,如果棉株旺長,采用縮節安化控。縮節安使用根據棉花長勢和降雨量大小酌情掌握,一般用量為盛蕾期畝施l~1.5克、初花期畝施2~3克、盛花期畝施3~4克。

    8.病蟲害防治。出苗期間遇地老虎危害撒施毒餌防治,5月中旬采用吡蟲啉等防治苗蚜、薊馬等,用齊螨素、克螨特等防治紅蜘蛛(火龍蟲),在棉鈴蟲、盲椿象發生初期采用有機磷、菊酯類農藥等防治1~2次。

    9.摘花與分級。9月份后每隔7~10天摘花一次,摘取完全張開的棉鈴花絮,上午摘后曬兩天、下午摘后曬一天,剔除僵瓣花,分級交售或垛存。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248 second(s), 172 queries, Memory 1.3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