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經濟作物 » 正文

    馬鈴薯種薯生產技術及操作規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10-12
    核心提示:馬鈴薯屬于無性繁殖的作物,利用塊莖做種。在繁殖過程中容易罹?⒏卸盡⒌賈輪質磽嘶??踔遼ナе鐘眉壑怠N?吮Vぶ質碇柿浚?⒒恿賈衷霾?饔煤脫映ち賈質褂媚晗蓿?謚質砩??校?匭肴險嬤蔥斜竟娉蹋?惺蹈愫寐砹迨碇質砩??ぷ鰲?1 總則 1.1 馬鈴薯原種及良種繁育單

        馬鈴薯屬于無性繁殖的作物,利用塊莖做種。在繁殖過程中容易罹病、感毒、導致種薯退化,甚至喪失種用價值。為了保證種薯質量,發揮良種增產作用和延長良種使用年限,在種薯生產中,必須認真執行本規程,切實搞好馬鈴薯種薯生產工作。

        1 總則

        1.1 馬鈴薯原種及良種繁育單位所生產的種薯,必須符合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

        1.2 馬鈴薯種薯用量大,但調運困難,加之馬鈴薯分布區域廣,各地條件不一,繁殖體系要因地制宜。一般是地、縣級以繁殖原種為主;社、隊級以繁殖良種為主。

        1.3 承擔生產種薯所利用的品種,必須是當地主栽品種及已經審定即將推廣的新品種和種子部門預約繁殖的品種。

        2 種薯繁殖

        2.1 種薯田的設置

        種薯田應具有使種薯生長的良好環境條件,可按以下規則設置:

        2.1.1 種薯田周圍不得有高大障礙物,以利通風,減少傳毒蚜蟲降落的密度。

        2.1.2 原種田周圍60米、良種田周圍30米距離內,不能種植桃樹、茄科植物和馬鈴薯。

        2.1.3 種薯田必須實行三年以上沒有茄科作物的輪作。

        2.1.4 種薯田應選擇肥力較好,土壤松軟,排水良好的地塊。

        2.2 種薯來源

        進行原種繁殖的種薯,可從脫毒苗培養繁殖,也可從無性繁殖系獲得,具體做法是:

        單株選擇 在馬鈴薯開花期選擇生長勢強、無退化表現、并具有品種典型性狀的植株,一般預選500~1000株,作好標志,生育后期到收獲前復查1~2次。如發現

        有病及早衰的植株,要隨時拔除。收獲時決選,將高產、無病并具有典型薯形的單株單藏。

        株行圃:每個中選單株種5~20株作為一個株系,每隔5個或10個株系種一對照品種。生育期間進行多次觀察或結合指示植物、抗血清法鑒定,嚴格淘汰病毒株和低產劣株系,選留優良高產株系。

        株系圃:將選留的株系進行鑒定比較,可采用對比法,重復2~3次,小區面積0.01畝。嚴格淘汰劣株系,入選高產、生長整齊一致,無退化癥狀的株系,混合后用作下季原種圃的種薯。

        原種圃:在苗期、開花期及收獲前要多次拔除病、雜、劣株,留下的即為原種。再擴大繁殖一次后,供給社、隊種薯田繁殖良種。

        以后按上述程序不斷的繁殖原種及良種。

        2.3 種薯田的留種方式

        為了保證種薯質量,種薯田應因地制宜的采用不同的、行之有效的留種方式,以便提高種薯質量。

        北方一作區,采取春播早收的方式,也可采用夏播留種方式。中原二作區,采用冬、春陽畦繁殖和秋播留種方式(見附錄A).南方二作區,采用冬、春和秋、冬二作留種,也可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和輪作體制應用三季串換留種方式(見附錄B).西南一、二季混作區,可參考一作區和中原二作區所用的留種方式。

        2.4 對種薯的要求

        種薯田均應采用生理上健壯、適令的小整薯(脫毒薯原種5克左右,單株系選的原種可大于50克)播種。種薯必須不帶有過長的幼芽及纖細幼芽。

        2.5 田間精選

        種薯田必須嚴格拔除病、雜株。原種田應進行三次,第一次應于幼苗期進行;第二次應在現蕾至開花前(有翅蚜遷飛高峰前)進行;第三次在收獲前結合選優進行。良種田應在現蕾期和開花期分兩次進行。

        2.6 密度

        為了獲得足夠數量的小整薯,種薯田的植株密度應比一般生產田增加40%~100%.

        2.7 施肥

        種薯田應以有機肥料作基肥或種肥配合施相應的磷、鉀肥,切忌單施過多的氮肥,以免造成徒長。禁止施由茄科植物的殘株、枯葉漚制的肥料。

        2.8 防除病、蟲害

        種薯田均應及時有效地防除病、蟲害。晚疫病流行年分,當田間中心病株出現時,應及時噴灑波爾多液等藥物進行防治。尤其要注意防除蚜蟲,利用黃皿誘殺蟲器進行測報,當出現10頭有翅蚜時即開始定期噴藥,或在田間設置黃色薄膜涂上機油誘殺蚜蟲,也可利用銀灰色薄膜驅蚜。此外,還應根據不同地區,注意嚴防當地其他病、蟲害。

        2.9 收獲

        必須按種薯的要求適時收獲。收獲前一周停止灌水,割掉地上部莖葉,及時運出田間,以減少塊莖感病和加速幼嫩薯木栓化。收獲時應防止機械損傷,避免霜凍。

        2.10 種薯貯藏

        種薯按不同品種分別貯藏,防止混雜,保證種薯正常生理所需貯藏條件,以減少雜、病、爛,確保種用品質。要預防鼠害,減少損失。

        貯藏方法:因地制宜,南方高溫可采取通風、透光條件下薄攤架藏,特別注意不要和煙葉貯藏在一起,以防塊莖蛾傳播;北方區可用窖藏或埋藏,注意防凍、傷熱發芽,要求播前種薯達到保持新鮮、芽短、芽壯狀態。

        2.11 包裝運輸

        種薯應采用筐、箱、袋等容器裝運,包裝物上應栓有標簽(標簽上寫明:品種名稱、數量、原種或良種級別、產地、檢驗簽證).使用舊容器包裝時,必須用肥皂水或磷酸皂藥劑消毒。運輸時避免機械損傷、混雜。注意防雨、防熱、防凍。

        3 種薯的快速繁殖方法

        馬鈴薯用種量大,繁殖倍數低,因而良種推廣普及速度慢,為了迅速發揮良種在生產上的作用,可根據具體情況,采用如下幾種簡單易行的種薯快速繁殖方法:

        3.1 育芽掰苗繁殖

        馬鈴薯正常播種前一個月左右,將開始萌動的健康種薯放在大棚、溫室、苗床或砂箱內,保持適宜溫、濕度進行催芽。當砂箱內幼芽萌發長出后,把砂箱置于陽光充足場所育苗,待苗長到2寸高時,即可連根拔下栽植于種薯繁殖田內。掰苗后的種薯仍留在原砂箱內繼續進行多次催芽、掰苗和移栽。

        3.2 分株繁殖

        馬鈴薯整薯播種情況下,一穴會生長出多個植株,待植株長到6~7個葉片時,每穴只保留兩株,將多余植株連根從種薯上掰下,直接栽到種薯田里。

        3.3 小苗莖條切段繁殖

        利用脫毒薯和原種田的幼令植株,在無菌條件下,按節切斷,放在裝有簡化培養基的三角燒瓶內, 也可采用消毒過的肥沃土代替培養基,置于適宜溫、濕度條件下進行擴大繁殖,切斷可重復進行,直到栽苗期。

        為了提高大田成活率,移栽前應當將無毒薯切斷繁殖的小苗,放在溫室內或苗床上進行一段時間假植煉苗,待假植苗長到3寸左右時即可定植到大田。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62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