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經濟作物 » 正文

    桑枝蠶糞栽培黑木耳的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7-14
    核心提示:桑樹枝條及蠶糞是蠶桑業的主要副產品。經測定,枝條干物質中含粗蛋白14.0%。全糖10.5%、粗脂肪2.0%、鐵0.41%、鉀0.45%;蠶糞于物質中含粗蛋白13.47%、粗脂肪2.0%、全糖19.4%、粗纖維16.5%、無氮浸出物57.5%、灰分9.9%。兩種物料均是栽培黑木耳的良好原料。用桑枝木屑及蠶


        桑樹枝條及蠶糞是蠶桑業的主要副產品。經測定,枝條干物質中含粗蛋白14.0%。全糖10.5%、粗脂肪2.0%、鐵0.41%、鉀0.45%;蠶糞于物質中含粗蛋白13.47%、粗脂肪2.0%、全糖19.4%、粗纖維16.5%、無氮浸出物57.5%、灰分9.9%。兩種物料均是栽培黑木耳的良好原料。用桑枝木屑及蠶糞栽培黑木耳,與一般培養料相比,至少可以多采收一次,相關技術如下: 

        一、桑枝、蠶糞預處理 

        春蠶飼養結束后桑樹夏伐,伐下的枝條在田間曬成半干后用木頭切片機和木頭粉碎機進行粉碎,由于枝條韌皮部韌度強,粉碎機械要作適當改動,即增加篩板強度,將篩孔直徑改為6毫米。粉碎后的木屑在太陽下曬干,防止發霉。以4-5齡蠶的蠶糞為主,先用篩子篩蠶沙,除去殘桑與新梗,曬干備用。 

        二、栽培料配比 

        主要配方:桑枝木屑80%、蠶糞18%。糖1%、石膏1%;或桑枝木屑60%、棉籽殼20%、蠶糞19%、糖1%、石膏1%。 

        配制時,先浸泡蠶糞,使蠶糞吸水后成糊狀,加糖拌勻,然后與其它物料加水攪拌。培養料的含水量以手捏滴水但不成水流為宜。 

        三、裝袋、滅菌與接種 

        用聚乙烯筒膜作菌袋,規格為13×50厘米或15×50厘米,厚度0.06毫米,每公斤筒膜約制作80個袋子,每袋裝料0.7公斤左右。裝袋時做到袋內料緊實、均勻,扎口緊密。采用常壓滅菌,保持100℃以上10-12小時,停火后待袋內料溫降至30℃以下,取出接種。在無菌箱或接近無菌狀態的接種室內接種,菌種接于袋的兩頭,接后用膠帶粘貼接種口。 

        四、發菌 

        袋料移入消毒過的培養室,按“井”字形堆放,8-9層為宜。每行之間留有通道。保持室內溫度20-25℃,相對濕度60%,3-5天菌絲開始活動,向外延伸。第5天起,每隔3-4天檢查一次,清除雜菌污染的菌棒,或進行局部消毒后繼續培養。25-30天后,菌絲長滿全袋。 

        五、脫袋放養 

        菌絲長滿后,室內保持明亮,子實體開始生長時,即可脫袋并移至室外放養。搭置塑料棚以調節放養地的光線與濕度。相對濕度保持90%-95%。可選擇桑園作放養地,也可在水稻地里建立放養場。菌棒可搭架掛置,也可斜靠在竹竿或桑枝條上。 
       
        六、采收

        在溫度10-15℃,相對濕度90%-95%的條件下,脫袋放養25天左右,可進行第一次采收,擇耳片展開、邊緣略卷曲,略呈白色(耳毛),基部變細的成熟株,用刀割下,去根以避免自溶而發生腐爛或引發病蟲害。每次采收后,適當通風,停止噴水3-5天,使創傷愈合,以后視生長情況分期采收。

     

     
    分享:
    關鍵詞: 栽培 黑木耳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341 second(s), 195 queries, Memory 1.3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