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水稻普通矮縮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5-05-17

    水稻普通矮縮病
      水稻普通矮縮病是由水稻普通矮縮病毒經多種葉蟬傳毒的病毒病害。主要分布于沿江及長江以南稻區(qū)。

      [癥狀] 病株矮縮明顯,分蘗增多,葉片變短,呈濃綠色。新生的葉片、葉鞘上可出現(xiàn)平行的黃白色虛線狀條點。一般不能抽穗,發(fā)病遲的雖可抽穗,但呈現(xiàn)包頸穗或半包頸穗,結實差,穗小、秕谷多。

      [發(fā)病規(guī)律] 該病毒主要由黑尾葉蟬、電光葉蟬、二點葉蟬傳播。病毒潛存于帶毒昆蟲體內,并可經卵傳遞給后代。傳毒昆蟲主要在綠肥田及其他雜草上越冬,一年內有兩次遷飛高峰,—次在早稻秧田和本田,另一次在晚稻秧田和本田。無毒蟲可通過吸食病株汁液而獲毒傳病。

      [防治] 防治以農業(yè)防治為基礎,關鍵抓治蟲。
      (1)合理作物布局,按品種熟期連片種植、收割。注意鏟除田間雜草。
      (2)治蟲防病,重點抓傳毒昆蟲兩個遷飛高峰期防治,即抓早稻秧田和本田前期及晚稻秧田和本田前期的防治。每畝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15克,對水噴灑。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4.078 second(s), 638 queries, Memory 2.9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