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稻曲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5-05-17

    稻曲病
      稻曲病是由無性態為稻綠核菌。有性態為稻麥角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通常在中、晚稻及雜交稻上發病較重。

      [診斷] 該病僅在穗部發生,危害小穗。病菌侵入谷粒后破壞病粒內部組織,形成菌絲塊并逐漸增大,先從內外穎殼合縫處露出淡黃綠色的塊狀物(孢子座),后包裹穎殼,形成墨綠色球狀物,其后表面龜裂,散布墨綠色的厚壁孢子。一般病穗上有幾粒至數十粒發病,病粒上的墨綠色球狀孢子座直徑為0.7~1.5厘米。

      [發病規律] 病菌以厚壁孢子附著種子表面和落入田間越冬,也可以菌核落入田間越冬。翌年厚壁孢子萌發產生分生孢子,菌核萌發形成子座產生子囊殼和子囊孢子,在水稻的孕穗期(主要在破口期前6~10天)借氣流、雨、露傳播,侵入劍葉葉鞘內,侵染花器及幼穎,引起谷粒發病。偏施氮肥,水稻孕穗至抽穗期多雨、多霧、多露有利于發病。

      [防治]
    (1)選用適合本地的抗病品種。
    (2)合理施肥,增施鉀肥,補施硼、鋅肥。
    (3)種子處理(同惡苗病)。
    (4)藥劑防治 抽穗前5~10天每畝用5%井崗霉素水劑150毫升或20%粉銹寧乳油75毫升或12.5%滅黑靈可濕性粉劑50克或12.5%紋霉清水劑150毫升對水噴灑1~2次。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3.888 second(s), 618 queries, Memory 2.8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