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紅薯貯藏新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6-27
           用老法窖貯紅薯往往“干疤”、“水壞”嚴重。為此筆者總結出以下二則簡易的仿生態自然調溫貯薯法,經數年推廣使用,效果優于“大屋窖”。
      一、薯塊消毒
      1、制高濃度消毒液:用7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靈500倍液處理薯塊。每貯1000公斤紅薯需配制20公斤藥液。
      2、消毒:用竹、木、磚等搭一個有斜度的床架,寬略大于盛薯籮筐,長1—3米。床面墊一層無破洞的塑料薄膜,形成中間低,兩邊高的淺槽。配好的藥液用大口容器盛裝,放在床架的低端下面,以能接著床架上流下的藥液為宜。在晴天挖取成熟的薯塊,將大小、好爛分開,當天挖的薯即用籮筐等瀝水器具運回放于床架上,舀取藥液反復沖淋薯塊,要求沖透、淋勻,將床架下接的藥液反復沖淋。瀝干藥液即可貯藏(也可將薯塊直接浸入藥液中撈出,但更費事費藥)。要點:收挖的紅薯不過夜,應隨挖隨消毒,使薯塊表面完全滲透藥液,以保證殺菌的徹底性。
      二、薯塊貯藏二法
      第一法:視貯量準備一張無破洞的塑料薄膜,選擇排水良好、背風向陽的高燥地方,挖一深50—70厘米的淺土坑,長、寬小于準備的薄膜。用上述紅薯消毒液噴坑的四周,然后將經消毒處理的好薯塊入坑堆好,厚30—50厘米,略成饅頭形,再在薯塊上勻鋪一層5—10厘米厚的稻草,在稻草上面蓋上準備的薄膜,最后將挖坑取出的泥土回鋪到薄膜上,稍高出地面,也略成饅頭形。注意輕放泥土,不要打破薄膜。土上可種上飼草等作物。貯期不須特殊管理,來年取出作種用或他用。此法不宜貯傷薯。
      第二法:選擇背風向陽的房屋一角或一間(視貯量而定),打掃干凈,撒上一層生石灰或用上述紅薯消毒液噴濕,即可將經消毒處理并瀝干藥液的薯塊倒成堆(大小、好爛分開堆,有利于以后取用)。隨挖隨消毒隨入堆,待挖完堆完后,在薯塊上撒一層新鮮干燥的草木灰。氣溫高時(5—10℃),可略見薯塊。氣溫低時(0—5℃),增加草木炭的厚度,嚴冬(0℃以下),可再增加草木灰厚度或增蓋一層稻草保溫。此法用草木灰能透氣保溫殺菌兼防鼠,且可隨時取用,很方便。若貯期鼠害嚴重,不要移動被咬薯塊,可將滅鼠藥撒于薯塊新鮮咬爛處,隔幾天鼠滅后將此薯塊揀出妥善處理。
      在冬天零下5℃以下低溫持續達半個月以上的地區應先作試驗,待取得經驗后再推廣應用。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406 second(s), 51 queries, Memory 1.0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