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稻田利用魚苗除草殺蟲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6-27
    “水稻田利用魚苗除草殺蟲新技術”利用魚苗代替化學除草劑和殺蟲劑,清除稻田中的雜草和害蟲,生產出綠色水稻和有機稻。此項技術的核心是在稻田中合理放養魚苗,即科學選擇魚苗品種、規格、數量、放養時間、喂養方法等。同時,這項技術還包括整地、插秧、施肥和稻田水量等一大完整的規程。其技術創新如下:

        用打漿金機代替傳統水耙輪進行水整地  上年秋深松整地15—18厘米,每畝施有機肥2000立方米,4月中旬旱施,插前10天泡田增溫。用打獎學金機耙地,每公頃費用260元,比水耙輪耙地增加60元錢左右,但打漿機耙的地埋茬深,保水性好,平整精細,降低抽水費用,萌發早的草芽也全耙掉了,減輕了魚苗除草的負擔,接增產效果明顯。如果采用手扶耙地人認真操作,達到寸水不露泥,水深一致,使魚苗活動自如,沒有露出水而后 高包,這樣就能保證不發生草荒。

        投入魚苗注意事項  5月15日—25日插秧,灌水至苗高的2/3,規格為30厘米×10厘米。插秧后5—7天內放魚苗,保證最佳除草滅蟲效果。一般每畝投入一杯魚苗、魯草魚各半。魚苗利用尼龍袋充氧運輸,有的甚至是由南方空運過來,到達田間時,尼龍袋內的水溫要高于田間水溫很多,如果直接放入田間,由于溫差較大,魚苗不適應會死亡。再緩苗10分鐘,當尼龍袋內外水溫基本一致,溫差不超過3℃時放入田間,可提高成活率。

        用長期保水灌溉代替淺、濕、干傳統灌溉方法  用魚苗除草必須保水灌溉方法,即從整地、插秧、放入魚苗,1至8月下旬將魚苗撈出都不能曬田。長期建立水層且要求水層為6厘米深,在水溫達到18℃以上的情況下,對水稻分蘗非常有利,分蘗壯、孕穗大。加之魚苗在水中活動,增加了水溫,提高了水中含氧量和有機質,促進了水稻中含所量和有機質的提高。

        避免草荒  水稻插秧后嚴重缺水,或花達水時間較長,魚苗無法正常生長和活動,會造成局部或大面積草荒。因此,應做到以下幾點:水稻插秧后要保證灌水深度在3—5厘米之間,生長后期達到6厘米左右;水位降至原水位的2/3時要及時補水,本著少灌、勤灌、集中藻的原則灌到原來水位,避免一次過多地注入井水造成溫差過大,給水稻和魚苗生長造成影響;井水要盡量延長灌水渠道,最好有一定面積的曬水池,以利提高水溫。

        對病蟲害以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為主  對于局面發生蟲害的地塊人工用笤帚將幼蟲掃帚掉,掉入水中即被魚吃掉;蟲害較重的地塊,用生物藥劑“稻蟲凈”防治。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5.163 second(s), 891 queries, Memory 3.2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