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小麥吸漿蟲的發生特點與防治方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12-05
    核心提示:生活規律與危害特點。小麥吸漿蟲一年發生一代,以老熟幼蟲在土層內休眠越冬,歷經夏、秋、冬三季,長達十一個月之久。
       1、生活規律與危害特點。小麥吸漿蟲一年發生一代,以老熟幼蟲在土層內休眠越冬,歷經夏、秋、冬三季,長達十一個月之久,來年5月中旬小麥拔節期,土溫上升到10℃時,越冬幼蟲破繭上升至地表2厘米左右的土層結繭化蛹,蛹期8-12天,5月下旬為化蛹盛期,6月上中旬小麥抽穗揚花期為成蟲盛發期,羽化后的成蟲將卵散產于麥穗護穎與外穎、小穗與小穗軸之間,7-10天孵化為幼蟲,從內外穎的縫隙侵入麥殼內吮吸麥漿,幼蟲危害盛期為6月下旬至7月上旬。
        
        2、防治原則及防治適期。根據歷年淘土檢查及防治示范、小麥吸漿蟲的防治原則為"主攻蛹期,補治成蟲",防治時期為中蛹期,成蟲未出土以前,即5月下旬至6月上旬。
        
        3、防治方法
        
        ⑴土壤消毒。播前畝用4%敵馬粉2千克,加細砂土50千克拌勻,均勻撒施,并立即深翻。⑵成蟲期防治。6月10日前后用10%大功臣可濕性粉劑或25%快殺靈乳油1500倍液田間噴霧防治成蟲,防2-3次,兼治麥蚜。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69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