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蠶豆田間管理關鍵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10-31
    核心提示:中耕培土。第1次中耕應在11月進行,中耕深度為12-15厘米,結合中耕把雜草埋入土中。第2次中耕在"雨水"前后選晴天進行,這次中耕宜淺,并適當培土。
        一、中耕培土。第1次中耕應在11月進行,中耕深度為12-15厘米,結合中耕把雜草埋入土中。第2次中耕在"雨水"前后選晴天進行,這次中耕宜淺,并適當培土。
     
        二、科學施肥。第1次中耕后,每畝用清糞水600-700公斤澆施;結合第2次中耕培土,每畝追施過磷酸鈣25-35公斤;初花期每畝用磷酸二氫鉀120克對水60公斤葉面噴施;盛花期每畝用磷酸二氫鉀80-100克、尿素400克對水40-45公斤葉面噴施;結莢初期每畝用鉬酸銨20克對水60公斤噴施。
     
        三、防旱防澇。開花期應注意防旱防澇,遇持續的干旱天氣,酌情灌水,保持田間濕潤。如雨水過多,應及時清溝排除田間水。
     
        四、適時打頂。蠶豆打頂可減少養分消耗,提高成莢率和促進籽粒飽滿,同時還能避免或減輕蚜蟲危害。打頂宜在蠶豆生長后期進行,以莖中、下部結莢和上部終花時,選晴天酌晴割掉頂部部分葉,不能割得太多。
     
        五、病害防治。蠶豆的主要病害有赤斑病、葉斑病、褐斑病等,若不及時防治將對蠶豆的產量造成較大的影響。對這些病害,可在發病初期畝用50%多菌靈80克或70%甲基托布津60克,對水60公斤均勻噴霧,間隔6-8天后再噴1次。若噴藥后遇雨,在雨停露水干后應及時補噴。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153 second(s), 123 queries, Memory 1.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