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大拱棚馬鈴薯種植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2-24
    核心提示:品種選擇 種植選用高產、優質、抗病品種荷蘭七號,每畝用種150公斤左右。

    一、品種選擇 種植選用高產、優質、抗病品種荷蘭七號,每畝用種150公斤左右。

    二、精細整地,施足基肥 12月中旬扣棚暖地。剔除傷、爛種薯后切塊備播,種塊大小以20~25克為宜。耕地前每畝撒施土雜肥3000公斤、硫酸鉀40公斤、磷酸二胺50公斤,為高產、優質奠定基礎。

    三、科學種植 大拱棚馬鈴薯適宜密植,選用80厘米種植帶,種植行50厘米,操作行30厘米,播前2~3天用開溝機開溝,把種植行表土翻入操作行內,形成播種溝,然后灌水造墑。適墑時在播種溝內按株距21~23厘米點種兩行薯種。種完覆背,壟背高10~12厘米。覆背后噴施300倍施田補防治雜草。噴完覆蓋地膜,覆膜后扣內拱保溫。

    四、田間管理 播后苗前不用通風,封棚提溫。2月中旬開始出苗,此期主要做好放苗工作,以防高溫燙傷幼苗。內拱溫度高于25℃時及時通風。苗全后澆小水,適墑劃鋤。株高20厘米時澆第二水,3月底4月初把內拱膜挽起,不撤去,防4月中下旬降溫。拱棚內溫度高于25℃時加強通風,每隔10~15天澆一水,預防高溫高濕感病。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2.840 second(s), 233 queries, Memory 1.4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