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預防馬鈴薯晚疫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1-16
    核心提示:大家知道,馬鈴薯是一種高產作物,能當主食,也能做菜,近些年種植地區和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然而,各地經常發生一種能使葉片腐爛,植株枯死的病害,這就是馬鈴薯晚疫病。

    大家知道,馬鈴薯是一種高產作物,能當主食,也能做菜,近些年種植地區和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然而,各地經常發生一種能使葉片腐爛,植株枯死的病害,這就是馬鈴薯晚疫病。這種病害流行性很強,早在18世紀40年代,曾經在英國及北愛爾蘭引發了震驚世界的“愛爾蘭饑謹”,有上百萬的人餓死或被迫逃亡。

    晚疫病主要危害葉片,先在容易積露水的葉尖或葉邊緣產生水漬狀黃褐色斑點,病斑周圍有淺綠色暈圈。天氣潮濕時病斑會迅速擴大直至全葉腐爛變黑,在擴展前緣有白色霉層。病菌也侵染莖和薯塊,在莖部和葉柄造成褐色條斑,使植株萎蔫,葉片下垂,塊莖受害,形成褐色大斑,稍凹陷,內部變為褐色腐爛。重病田散發出腐敗的氣味。

    病菌主要以菌絲在薯塊中越冬。南方雙季作薯區,病殘組織、自生病苗以及番茄晚疫病病株上的病菌也可以隨風雨傳播到健康的馬鈴薯植株上并引發病害,幾天就能繁殖一代。

    晚疫病的發生和氣象因素、栽培環境的關系非常密切,特別是降雨和結露。雨季來得早、雨日多、持續期長以及冷暖起伏大,多霧天氣;地勢低洼、排水不良;植株郁閉、濕度過高的年份或地區病害很容易流行成災。

    防治馬鈴薯晚疫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是選育、利用抗耐病品種;其次是輪作和不與茄科作物連作;三是選用無病種薯或建立無病留種地,播種時嚴格剔除病薯;四是合理密植、施肥和灌水,提高植株抗耐病能力;五是田間出現發病中心后及時噴灑藥劑。可輪換使用72.2%霜霉威(普力克)水劑800倍液、64%惡霜靈(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丙森鋅(安泰生)可濕性粉劑800倍液、10%氰霜唑懸浮劑2000~2500倍、1∶1∶200倍式波爾多液,或復配劑如4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72%克露(霜脲氰+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安克·錳鋅(烯酰嗎啉+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 50%氟嗎·錳鋅(氟嗎啉+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8.75%氟菌·霜霉威懸浮劑。要根據天氣和病情,間隔7~10天防治1次,連續防2~3次。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預防 馬鈴薯 晚疫病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986 second(s), 234 queries, Memory 1.4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