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黃淮北部小麥春管關鍵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1-20
    核心提示:自2011年秋種以來,黃淮北部麥區大于0℃的積溫比常年多60℃左右;平均降水量100毫米左右,較去年增加70毫米左右。冬前苗情調查發現,小麥苗情總體情況良好。
        自2011年秋種以來,黃淮北部麥區大于0℃的積溫比常年多60℃左右;平均降水量100毫米左右,較去年增加70毫米左右。冬前苗情調查發現,小麥苗情總體情況良好。一類苗所占比例為48%左右,較去年增加2%,二類苗為38%,較去年減少4.5%,三類苗為14%,較去年減少1%,旺長麥田為5%~7%。但也應看到小麥生產中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一是存在部分旺長地塊。自小麥秋種以來,該地區氣溫持續偏高,再加上土壤墑情較好,部分早播和播量過大麥田旺長問題突出。二是存在雜草和紋枯病偏重發生的潛在風險。據土壤水分監測公報數據顯示,黃淮北部有相當大的地區存在土壤過濕或持續過濕的問題。大部分麥區未進行冬前劃鋤除草,所以春季雜草災害偏重發生的可能性較大,高溫和高濕環境條件使小麥紋枯病偏重發生的幾率也較高。

    針對以上情況,提出春季麥田管理技術措施如下:

    劃鋤鎮壓,促弱苗、旺苗轉壯。土壤凍融使表層土壤變的疏松,不利于根土結合和水肥的吸收,因此應在早春土壤化凍后及時進行鎮壓,以提升地溫,沉實土壤,彌合裂縫,減少土壤水分蒸發,避免冷空氣侵入分蘗節附近空隙凍傷麥苗。不僅如此,劃鋤鎮壓還有助于抑制旺苗地上部生長,控旺轉壯。

    適當推遲春季澆水時間。由于土壤含水量較高,小麥群體較大,小分蘗繼續發生,且衰亡緩慢。春季澆水時間應適當推遲,促進小麥早發快長,加速小麥分蘗兩極分化,形成健壯群體。

    雜草綜合防治。由于冬前大于0℃的積溫較常年偏多,降水次數多和降水量大,黃淮北部麥區有相當一部分未進行冬前除草,雜草種類多、基數大,春季偏重發生的可能性較大。應在劃鋤鎮壓后,結合天氣、小麥苗情和雜草情況進行化學除草,嚴防雜草災害發生。

    加強紋枯病的防治。由于冬前的高溫高濕條件有利于紋枯病的形成和發展,應當注意加強春季小麥紋枯病的防治工作。1.通過劃鋤、除草等措施降低田間濕度和郁閉度,減輕小麥紋枯病的發生;2.在3月上中旬,選用5%的井崗霉素水劑250毫升/畝或20%粉銹寧乳油50~60毫升/畝,對水50~100公斤,對小麥莖基部噴霧,重病田間隔7~10天再噴一次。

    春季肥水管理。起身拔節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15~20公斤尿素。沒有施磷、鉀肥做基肥的麥田,每畝地可以追施10公斤尿素和15~20公斤磷酸二銨。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703 second(s), 100 queries, Memory 1.13 M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