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水澆地小麥平衡施肥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0-22
    核心提示:水澆地小麥施肥總的原則: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并注意施用微肥。
        水澆地小麥施肥總的原則: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氮、磷、鉀肥配合施用,并注意施用微肥。

     

    一、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 有機肥含有小麥生長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營養元素,肥效長,并且有利于改善土壤結構,培肥地力。在有機肥不足的情況下,可采取秸稈還田的措施來補充。

    二、氮、磷、鉀肥配合施用 氮、磷、鉀三元素合理的比例因小麥產量水平和土壤養分含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每畝產量低于300公斤的麥田,氮元素與磷元素的比例以1:1為宜;每畝產量300~500公斤的麥田,氮元素與磷元素的比例以1:0.25至1:0.5為宜。對于缺鉀的土壤(耕作層土壤速效鉀含量低于70×10-6),應增施鉀肥,氮元素與鉀元素的比例以1:1為宜。具體的比例和數量可結合當地的測土配方施肥給出的數值來確定。另外,有機肥應作底肥,隨機耕翻人耕層內。播前摟施磷肥,可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三、注意施用微肥 微肥的施用以底肥為主,輔以追肥、拌種和葉面噴施等,應遵循重施基肥、巧施追肥的原則,合理調劑。

    四、具體施肥方法 (一)底肥。“麥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礎”。在整地前,一般每畝施農家肥1000~1500公斤,同時將30%~50%的氮肥、全部磷肥和50%~100%的鉀肥底施。中高產麥田一般每畝底施尿素10~15公斤、磷酸二銨15~20公斤、氯化鉀或硫酸鉀20~30公斤。也可施用氮磷鉀三元復合肥1袋(50公斤)。施用時最好順溝條施,及時深翻。也可在耕地前均勻撒施于地表,然后翻耕入土。(二)追肥。追肥一般在小麥拔節期進行,以氮肥為主。氮肥追施量占總施肥量的50%~70%。要根據苗情追肥,對旺苗麥田少追施氮肥,防止麥苗徒長,造成后期倒伏減產;對弱苗麥田應及早追肥,每畝施碳按20~30公斤或尿素7~10公斤,最好開溝深施后蓋土,不宜撒施,以防揮發。磷、鉀肥底施不足的,也要通過追肥補充,但追施磷、鉀肥應盡量提前到返青期,最好選用復合肥,可隔行串施或穴施,深度7~10厘米。土壤水分不足時,追肥后要及時澆水。在小麥生長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差時,葉面追肥更直接有效,同時能有效防治干熱風危害。可用作葉面肥的有尿素、磷酸二氫鉀、微肥等,濃度為0.5%~2%。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24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