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稻草還田應因地制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0-22
    核心提示:水稻收割在即,抓好水稻秸稈還田與綜合利用,是節本增效,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肥力,防止環境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水稻秸稈還田也要注意因地制宜,采用適宜技術,方能事半功倍。
        水稻收割在即,抓好水稻秸稈還田與綜合利用,是節本增效,改善土壤結構,提高肥力,防止環境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水稻秸稈還田也要注意因地制宜,采用適宜技術,方能事半功倍。

     

    提高秸稈還田技術,減少不合理還田對后季作物的影響。要利用先進收割機械,進行高留茬收割、粉碎全量還田,配套大型滅茬機深翻,保證深翻質量。對產量較高的田塊,可進行稻草田頭堆漚腐熟,或利用微生物堆腐劑田間快速堆腐,以減少對后季作物的影響,人工收割的田塊可半量還田或稻草覆蓋后作或一半移作他用。有條件的村或大戶可進行秸稈氣化試驗,利用沼氣發酵技術,產生沼氣化能源,秸稈等經發酵后還田。另外,還可與養殖大戶或肥料廠合作,秸稈粉碎后與豬糞等一起發酵,生產有機生物肥料,綜合利用秸稈。

    搞好秸稈還田示范,以點帶面,不斷探索秸稈還田利用新經驗,減少資源的浪費。我省種植的雜交稻產量較高,稻草產量也較高,稻草還田后易引起菌苗爭肥現象,對后作苗期產生影響,為此,必須因地制宜搞好全量還田、半量還田或覆蓋后作示范,注意在秸稈還田后增加后季作物底肥中氮素用量,以調節土壤中的碳氮比,減少因秸稈腐爛與苗爭氣爭肥現象,探索對后季作物的管理經驗,最終達到增產增收。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稻草 還田 因地 制宜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537 second(s), 148 queries, Memory 1.2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