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馬鈴薯播前催芽可促進早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0-09
    核心提示:選用良種是馬鈴薯高產栽培的一個重要環節。早熟栽培可選用鄭薯5號、鄭薯6號等品種,高產栽培可選用鄭薯7號等中晚熟品種。
    選用良種。

    選用良種是馬鈴薯高產栽培的一個重要環節。早熟栽培可選用鄭薯5號、鄭薯6號等品種,高產栽培可選用鄭薯7號等中晚熟品種。

    整地。

    地塊最好選擇地勢平坦,有灌溉條件,且排水良好、耕層深厚、疏松的砂壤土。施足基肥,基肥以腐熟的堆廄肥和人畜糞等有機肥為主,配合磷、鉀肥。一般畝施有機肥1000~2000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

    種薯處理。

    催芽是馬鈴薯栽培中一個防病豐產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進早熟,提高產量。同時,催芽過程中,可淘汰病爛薯,減少播種后田間病株率或缺苗斷條,有利于全苗壯苗。播種前20~30天切塊,每種塊至少有一芽眼,種塊要求25克以上。切好后放在通風保暖處將切口晾干。

    切忌晾干前用草木灰拌種,以防爛種。待種塊晾干后即開始催芽,可在朝陽處挖坑,坑深30厘米左右,一層濕沙一層種塊,然后加拱棚薄膜覆蓋。當芽長到長0.5~1.0厘米時,將種塊扒出見光,待薯芽轉紫青色時即可下地播種,可防止在移動中折斷薯芽。

    播種與管理。

    確定馬鈴薯播種適期的重要條件是生育期的溫度。原則上要使馬鈴薯結薯盛期處在日平均溫度15℃~25℃條件下。要起壟種植,行距50厘米左右,化肥可施入壟內(注意不能與種塊直接接觸)。播種株距可控制在30厘米,畝種4200株左右。根據品種覆土10~15厘米,播后蓋膜,地下蟲嚴重地塊播種前用辛硫酸顆粒劑撒施防治。

    有苗露土時可將苗處將微膜摳破放風,以防蒸苗。待苗長到10厘米高時,將苗周圍的膜用土壓嚴,以保水壓草。土豆生長的前期不宜澆水,以防徒長。見花后土豆進入膨大期若天旱無雨,可每隔10天澆水一次,一般澆2次水即可,收獲前10天停止澆水防治爛薯。

    病蟲害防治。

    馬鈴薯主要發生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瘡痂病。病毒病用病毒靈加硫酸鋅防治,晚疫病可用瑞毒霉等藥劑防治,瘡痂病主要通過農業措施防治。害蟲主要有瓢蟲、蚜蟲、蠐螬、螻蛄等,可用藥劑或人工捕殺等措施防治。

    收獲。

    馬鈴薯當植株生長停止、莖葉大部分枯黃時為最適收獲期,種用塊莖應提前5-7天收獲,以減輕生長后期高溫的不利影響,提高種性。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977 second(s), 124 queries, Memory 1.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