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小麥春季第一次肥水如何管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9-23
    核心提示:小麥春一水肥水如何管理春一水和春季施肥對小麥產量的影響很大。舉個例子:小麥太稠了、太稀了或生長后期出現了倒伏,說明春季第一次肥水時間有問題。
        小麥春一水肥水如何管理春一水和春季施肥對小麥產量的影響很大。舉個例子:小麥太稠了、太稀了或生長后期出現了倒伏,說明春季第一次肥水時間有問題。又比如麥子貪青晚熟、子粒秕瘦,那就說明你的春季水、肥的用量不合理。那么怎樣進行小麥春季的肥水管理才算科學合理呢?   

    一、要準確把握第一次肥水管理時間   

    返青期要澆小麥保苗水,并注意澆后鋤劃,以利提溫保墑。返青期澆水后,由于氣溫低,地溫回升會很慢,濕度大,麥田病害會加重,小麥生長也相對較慢。因這時小麥自身生長耗水較少,因而澆水對小麥生長不利。返青肥能有效促進小麥生長,增加春季分蘗、促進成穗。因此,返青水適用于旱情嚴重的麥田,返青肥適用于群體不足麥田。   

    群體不足麥田要澆起身水,施起身肥。起身期肥水不增加分蘗總量,但可提高成穗率,從而增加畝穗數,因而起身期肥水適用于群體不足的麥田、旱情嚴重的麥田、冬前過旺春季轉弱的麥田。對于群體適中或偏大的墑情適宜麥田,起身水肥管理會造成群體過大、基部節間太長、中部葉片過大、易倒伏等不利影響,因而不宜采用,同時已澆過返青水的麥田也不宜采用。   

    主體麥田要在拔節期進行春季第一次水肥管理。拔節期肥水管理能加快麥田大小蘗兩極分化,促進小花分化,使旗葉寬大健壯,提高抗早衰能力,有利于培育合理的群體、健壯的個體,對形成合理的畝穗數和穗粒數意義重大。同時第一次肥水管理在拔節期進行也是減少春季澆水次數,推廣小麥節水高產技術的關鍵,要想又少澆水又高產,那么只有省去拔節以前對小麥產量影響不大的澆水。  
     

    二、科學確定小麥春季追肥用量   

    一般麥田春季追肥用量,尿素在15~25公斤,碳胺可用到50~75公斤,分次追肥的應以起身拔節期追肥為主。具體用量要做到“四結合”:一是結合底肥施用情況。如果底肥的用量按我們在小麥播種時建議的那樣,做到了氮磷鉀比例合理,總量充足,那你可以適當多施春季追肥爭取高產。如果小麥的底肥施用量不足或搭配不合理,尤其是磷鉀肥施用不足,那你就沒有必要追太多的氮肥,以免造成浪費和引起貪青晚熟。二是結合苗情。冬前旺苗,由于冬前消耗養分較多,可在春季多追一些氮肥。三是結合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沙薄漏地保水保肥能力差,需澆水次數多,為提高肥料利用率,需分次追肥,可適當增加總追肥量。四是結合管理的需要。如果返青期需要施肥,那么小麥春季至少需要追兩次肥,這樣,也需要適當加大春季追肥總量。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60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