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如何防止晚稻早穗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8-27
    核心提示:晚稻出現早穗(一般在多栽后10天~15天抽穗)的現象時有發生,早穗又稱“早產”,是指在秧田期間秧苗就已開始分化或幼穗已經形,移栽后過早抽穗的現象。
           晚稻出現早穗(一般在多栽后10天~15天抽穗)的現象時有發生,早穗又稱“早產”,是指在秧田期間秧苗就已開始分化或幼穗已經形,移栽后過早抽穗的現象。出現早穗的晚稻苗由于分蘗遲,分蘗與分蘗之間,分蘗與主莖之間個體發育差異大,田間表現出齊穗遲,稻株高矮不一、成蘗較少、稻穗小,空秕率增多,而造成減產。

    一、產生早穗的原因 一是氣候因素。如七八月份氣溫偏高,雜交晚稻生育進程加快,特別是在持續高溫干旱的情況下,使抽穗楊花提前。二是與品種(組合)特性有關。有的雜交晚稻感溫情強,有的組合感光性強,在長期高溫的環境下,感溫強的組合常會發生早穗。而在短日照的情況下,感光情強的組合也可能出現早穗現象。雙季晚稻的早中熟秈稻品種,其生育期較短,感溫性較強,從播種到幼穗開始分化的時期較短,所需積溫較少,有的在秧田期便開始幼穗分化或形成幼穗,導致移栽后不久就抽穗。三是與栽培技術有關,主要是水肥供應不足、播種過密和秧齡過長,若播種期提前、插秧期推遲,秧苗拔節老化,移栽到大田就易形成早穗現象。湖南省近幾年的夏季高溫干旱較嚴重,一些地方的晚稻移栽受到一定影響,若栽培措施不到位,早穗現象可能大面積發生。四是與種子質量有關。如種子純度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標準,其雜株常會出現早穗現象。

    二、防止早穗的措施 一是嚴格控制秧齡期。根據品種生育期和當地氣候特點,以及前作收獲期,確定適宜的播種期。要結合品種特性和秧田播種量來嚴格控制秧齡期,做到壯苗適時移栽。尤其是雜交晚稻組合,即不能隨意提前播種,也不能推后播種,要嚴格掌握播種適期。二是加強秧田肥水管理。保證秧苗營養生長正常,對播種量大、秧齡期偏長的秧苗,不能采取斷水或過分減少施肥的方法來抑制秧苗生長,而應適當增施氮肥促進營養生長。否則易導致秧苗過早轉入生殖生長階段,發生早穗。對齡秧期過長的秧苗,最好采用寄插假植的方法,既可避免早穗發生,又不致影響水稻產量。對在秧田里開始幼穗分化。發生早穗的秧苗,可在移栽前重施起身肥,以利秧田返青和早發;大田耕種時施足速效氮肥,以利秧苗返青后有足夠的氮素營養促進營養生長和多發分蘗;移栽時特別注意淺插,切忌深插,以利分蘗的早生快發使分蘗穗與主穗生長發育整齊,并適時曬田,輕曬多露,控制無效分蘗大量發生,以降低損失。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防止 晚稻 早穗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261 second(s), 112 queries, Memory 1.1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