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精選優質高產小麥新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7-25
    核心提示:抗旱耐鹽小麥濟南18號,該品種是由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選育而成的。于2000年4 月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抗旱耐鹽小麥濟南18號
      該品種是由山東省農科院作物所選育而成的。于2000年4 月通過山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濟南18號屬冬性,幼苗匍匐。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每667 平方米穗數一般40--45萬,早春起身較慢,后期生長發育快。株型緊湊,株高90厘米左右,莖稈彈性好,較抗倒伏。高抗條銹和白粉病,抗旱、耐鹽。穗紡錘形,穗粒數30--35粒,長芒,白粒,角質,千粒重40克左右。中熟,后期落黃好,抗干熱風。
    該品種1994-1995年度在山東東營鹽堿旱地示范種植0.63公頃(9.5畝),無水澆條件,土壤全鹽含量0.078%--0.7%,平均每667平方米產量為235公斤,分別比對照魯麥13和PH90-3 增產22.08% 和12.44%。在旱地和水澆地每667平方米的產量分別達351公斤和408公斤。
    經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的測試,其容重778克,籽粒蛋白質含量14.85%(干基),濕面筋41.9%,沉降值35毫升,面團穩定時間3.6分鐘,面包體積760立方厘米,綜合評分82.5分。
    該品種適于在干旱、鹽堿地區種植,土壤含鹽量在0.1%-0.3%生長良好。
    2、超高產小麥中育5號(96中672)是中國農科院棉花所小麥研究室經6年選育而成。1998-2000年在河南省超高產區試中均居首位。
    該品種幼苗茁壯,抗寒性好,分蘗力強,成穗多,春季起身快,拔節早,穗層整齊,邊行優勢強,抗干熱風,耐穗發芽。高抗條銹,中抗紋枯和赤霉病,葉銹、白粉和葉枯病較輕。株高70--75厘米,莖稈彈性好,抗倒伏能力強。后期灌漿快,落黃好,成熟較早。667平方米成穗40--45萬,每穗35粒,千粒重43-48克,高產潛力大,上等肥力地每公頃可達9800公斤。籽粒飽滿,粒色黃亮,大小均勻,角質,黑胚率低于0.5%,商品性好。經測試其面粉品質達到國家中筋粉標準。1998--1999年經河南省超高產區試產量8328公斤/公頃,比豫麥21增產11.18%,達極顯著水平,居10品種之首。
    中育5 號適于豫中北部、冀南、皖北、蘇北、魯西南高產及麥棉套作地區種作早中茬及晚茬種植。播期:早茬10月5-10日,晚茬至10月底。
    3、豫麥68 是由河南農業大學、浚縣農業試驗站、浚縣原種場和浚縣種子公司等單位共同選育而成。2000年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命名。
    1995-1996年河南省超高產春水組區試7個試點平均每667平方米產530.3公斤,比對照種豫麥18增產2.16%,居第1位。1999--2000年河南省晚播早熟組北片生產試驗11個試點平均每667平方米產449.5公斤,增產6.42%,居第1位。
    豫麥68經2000年農業部谷物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分析,水分11.2%,粗蛋白(干基)15.13%,容重814克/升,濕面筋33.8%,干面筋10.9%,沉降值41.0毫升,吸水率62.0%,面團形成時間4.0分鐘,穩定時間10.2 分鐘。烘烤面包重量150克,面包體積887厘米,面包評分91.6。
    該品種高抗條銹、稈銹、白粉(1級)和葉銹。屬偏冬至弱春之間類型,生育期222天。幼苗半匍匐,葉色濃綠,耐寒性好。苗期長勢旺,發育快。分蘗力中等,成穗率高,穗大粒多,長勢壯。產量三要素分別為成穗600萬/公頃,穗粒數38粒,千粒重40克。株型緊湊,葉片上沖,芽鞘綠色。莖稈粗壯,彈性較好,一般株高78--82厘米,個別年份90厘米。成熟前稈、葉、穗黃亮,抗干熱風能力強。
    該品種黃淮麥區播期一般10月10日至20日,晚播則10月底。適宜河南省和安徽省角質麥和強筋粉麥生產區種植。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574 second(s), 193 queries, Memory 1.3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