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超高茬麥田套稻把三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7-22
    核心提示:超高茬麥田套稻技術有效地解決了秸稈焚燒的難題,通過秸稈全量還田,既持續培肥土壤,又保護了生態環境。做到種稻不耕地、不整田、不育秧、不栽秧,從而可取得省工、省力、省本的效果,又有利于稻米品質的提高,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超高茬麥田套稻技術有效地解決了秸稈焚燒的難題,通過秸稈全量還田,既持續培肥土壤,又保護了生態環境。做到種稻不耕地、不整田、不育秧、不栽秧,從而可取得省工、省力、省本的效果,又有利于稻米品質的提高,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其配套技術是要把好以下三關:

     

    1、提高套播質量,穩過立苗關。選擇能安全成熟的大穗型或穗粒并重型的高產優質稻品種(如武育粳3號、武運粳7號等),于麥子收獲前10-20天,667平方米(1畝)用稻種6-7公斤,包衣后,人工套播于地面平整、雜草少、灌排方便、無嚴重倒伏的稻茬免耕麥田或稻套麥田。播前一定要做好種子處理,搞好藥劑浸種,但不需催芽、浸種到50%左右破胸露白即可;做好種子包衣,按照種子、稠泥漿、干細土三者的比例為1:0.5:2的標準進行操作,先將種子瀝干水分,后用泥漿拌谷,再用干細土搓成顆粒狀。播種后一般需"速灌速排"兩次水,以確保出苗效果。麥子機收或人工收獲均可。機收時,抬高收割臺達30厘米左右,勻速二擋以下行使,盡量減少田間來回碾壓次數,收割機要求有切草裝置。機后碎草及時均勻散開,如草量過大可將部分草就近埋入麥田的套溝內。人工收割,留高茬30厘米左右,上部全部離田。麥收后半個月要及時做好移苗補缺工作,確;久8萬-12萬,從而構建高產群體起點。

    2、采取綜合措施,強過除草關。一是保證前茬麥田的化除效果和防止稻種帶草種下田;二是麥收后上足底水(稻苗3葉以上、稗草3葉前)667平方米用50%快殺稗30-40克加10%嘧黃隆20克對水30-40公斤噴霧,隔天上水,并保水3-5天。對大齡(3-5葉)的千金子、稗草防除,可在排水后667平方米用10%千金乳油60毫升,對水噴霧,隔天上水,并保水3-5天。三是對于化除后少量漏網雜草輔以人工拔除。

    3、科學肥水運籌,巧過管理關。667平方米用苗肥純氮5公斤,占35%,以碳銨最佳;分蘗肥分2-3次看苗施用,共7公斤,占35%;適當早施重施穗肥,一般分兩次,共6公斤,占30%,穗肥以促花肥為主,;ǚ蕿檩o。提倡在麥收后上水前667平方米施一定量的生物有機肥(或糞肥),同時667平方米用20公斤的復合肥,效果較好,有利于促早發。水漿管理更應科學合理,麥收當天要及時灌1-2次跑馬水,使長期旱長稻苗安全過渡到水育,以避免青枯死苗,3天之后建立水層;分蘗期淺水勤灌,不可輕易斷水;穗分化前后應以肥水促進為主,一般不需擱田,對于確實偏旺的田塊可適當露田,但切忌重擱;灌漿結實期,要保證干濕交替,因其成熟期比常規稻略遲,要嚴防后期斷水過早,以免影響產量和米質。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超高茬 麥田 套稻 三關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7.709 second(s), 940 queries, Memory 3.3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