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水稻“早穗”,如何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7-22
    核心提示: 今年長江、淮河流域持續干旱少雨,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7--8月份,長江以北、淮河流域稻作種植區水稻不同程度出現“早穗現象”。
          今年長江、淮河流域持續干旱少雨,給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7--8月份,長江以北、淮河流域稻作種植區水稻不同程度出現“早穗現象”。大田表現:每穴早出穗2--3穗,與遲發分蘗相差別7-10天以上,明顯呈現“二蓬穗”或“三蓬穗”。要及早彌補“早穗”給大田生產帶來的損失,下面分析一下早穗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救辦法。
      水稻秧齡的長短和早穗現象有密切關系。秧齡適中的秧苗,秧苗發根力強;秧齡長的秧苗,發根力不如嫩苗快;而秧齡長又管理不善的老苗,發根力衰退,活棵分蘗都緩慢。特別是早稻與連作晚稻,有三分之一或更多的生育期在秧田度過,要適當早播,秧齡也就要延長。但秧齡過長,特別是有的品種秧齡范圍比較嚴格超過適宜秧齡就會提早進入生殖生長;主莖總葉數減少,經濟性狀變劣。這種超齡秧栽入大田,就會過早抽穗以致穗小粒少。適宜的秧齡因品種而不同。一般來說,早熟品種的適宜秧齡不長于25天左右,中熟品種不長于30天,遲熟品種不長于35天左右。壯秧適齡不超齡,能防止早穗,是水稻高產的基礎。
    早穗稻苗的防治方法:一般應盡可能淘汰超秧齡的秧。如秧苗不夠,不得不采用時,則除要在秧田重施起身肥,本田多施耙面肥和早施速效肥外還可以用蹲苗辦法抑制徒長。做法是:在移栽前5--7天左右把秧苗帶土鏟起,再在原地或略為挪動再擺放整齊,鏟秧前或擺施后施速效化肥,擺放結束灌寸水護秧,直到移栽不脫水。經蹲苗后地上部分生長暫受抑,葉色稍褪淡,但根系暫時鏟斷受抑后卻能發生更多新根,有利于移栽、返青和本田生長。蹲苗對早稻和長秧齡的晚稻秧苗都可應用。當然最好預先妥善計劃育秧方式,將一部分有超齡危險的遲茬田秧采用兩段育秧效果可能更好。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水稻 早穗 如何 防治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4.755 second(s), 627 queries, Memory 2.5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