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遲播小麥補救措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7-17
    核心提示:廣大丘陵坡臺旱地,小麥實行帶狀種植而前作為甘薯、棉花及晚秋作物時,成熟收獲較遲,多數年份秋雨連綿,田濕土粘,或因勞力安排不當等,都會貽誤播期。據西南三省統計,每年遲播小麥約占總面積的10~30%,嚴重影響小麥生產。
    廣大丘陵坡臺旱地,小麥實行帶狀種植而前作為甘薯、棉花及晚秋作物時,成熟收獲較遲,多數年份秋雨連綿,田濕土粘,或因勞力安排不當等,都會貽誤播期。據西南三省統計,每年遲播小麥約占總面積的10~30%,嚴重影響小麥生產。

     

    小麥播種過遲,由于氣溫降低,出苗時間延長,消耗胚乳養料較多,使出苗率降低,幼苗弱小,影響分蘗和成穗,最后使穗數不足。

    隨著播期延遲,對幼穗的分化影響最大。如在適時播種下,幼穗分化期117天,延遲兩周為109天,延遲4周為97天,延遲10周只有46天。另一方面由于群體較小,氣候條件不利,光合生產率不高,使每穗粒數及單位面積粒數都顯著減少。

    遲播小麥的生育期較短,各個生育時期都依次向后推延,使籽粒形成和灌漿處于較高溫度之下,灌漿期縮短,光合勢和光合生產率降低,加以病蟲害影響和無效呼吸增強,千粒重比適時播種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見,遲播與早播相比,受害更重,生產上減少或完全消滅遲播小麥,這是大面積平衡增產的重要問題。

    根據遲播小麥的生育特點,可以采取以下相應的補救措施:

    1.選用生育期短、耐遲播的強春性品種,精選種子,淺播淺蓋,或催芽播種,注意開溝排水,調節土壤濕度,使出苗迅速整齊。

    2.適當增加用種量,使基本苗達到該品種的適宜成穗數,實現以苗保穗。要縮小窩行距,實行小窩疏株密植,建成合理的群體結構。

    3.基肥增氮增磷,防止僵苗,追肥適當延遲,以加速無效分蘗衰減,并提高結實率,以達到少花多粒的目的。

    4.群體較大,株型要小,既不郁蔽,又不漏光,再通過肥水運籌,使晚播不晚熟、不貪青、不早衰,生物產量雖低,收獲指數卻較高。

    在一定遲播范圍內,只要實現上述配套技術體系,不僅可以補救,而且是高產的一條途徑,還由于是以主莖成穗為主,所以也為“獨稈栽培”。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遲播 小麥 補救 措施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4.855 second(s), 635 queries, Memory 2.5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