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水稻稻曲病的發生與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7-16
    核心提示: 稻曲病又稱綠黑穗病、青粉病,通常在晚稻上發生,但近年來糯稻和雜交粳稻發病明顯高于其他品種,且面積有所增大。
          稻曲病又稱綠黑穗病、青粉病,通常在晚稻上發生,但近年來糯稻和雜交粳稻發病明顯高于其他品種,且面積有所增大。據本人多年田間觀察,水稻多在抽穗、揚花階段感病,病害侵染穗部造成病粒,使水稻結實率和千粒重下降,在水稻生長后期偏施氮肥,長勢嫩綠茂盛,開花期又遇高溫陰雨,特別是連陰雨則發病重,可導致減產。此病菌含有毒色素,如用混有5%以上的病谷作畜禽飼料,可引起慢性中毒,內臟發生病變,且對人體健康也非常有害。

     

    一、發病特征。稻曲病為真菌病害。病菌先在穎殼的合縫處形成淡黃綠色的小菌塊,逐漸膨大,最后包裹全穎殼,形成一個比稻粒大幾倍、近球形的"綠谷子"即"稻曲",最后開裂,散布出墨綠色粉末(病菌的厚垣孢子)。

    二、發病規律:病菌以菌核和附著在種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菌核在第2年7-8月份發育而產生大量子囊孢子,成為初侵染源,厚垣孢子萌發產生分生孢子。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借氣流傳播,在水稻開花時侵染花器和幼穎。

    三、防治措施:選用抗病高產品種。避免在病田留種,及早將發病的秕谷燒掉,以免病菌傳播。種子處理可選用硫酸銅液、多菌靈、強氯精等藥劑浸種。加強肥水管理。慎施氮肥、增施磷、鉀肥,合理灌溉,以減輕發病。在抽穗前5-7天用粉銹寧或三唑酮防治1次。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水稻 稻曲病 發生 防治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8.572 second(s), 1167 queries, Memory 3.9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