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水稻病蟲綜合防治技術策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7-10
    核心提示:根據目前水稻生長情況,及水稻生產的要求,病蟲發生動態,水稻上主要防治對象是3、4代稻縱卷葉螟,3、4代稻飛虱,2、3代二化螟,3代三化螟,中稻及晚秧田稻薊馬,紋枯病;優質稻除這類病蟲外,還要抓好稻象甲,葉瘟、穗頸瘟的防治。
    根據目前水稻生長情況,及水稻生產的要求,病蟲發生動態,水稻上主要防治對象是3、4代稻縱卷葉螟,3、4代稻飛虱,2、3代二化螟,3代三化螟,中稻及晚秧田稻薊馬,紋枯病;優質稻除這類病蟲外,還要抓好稻象甲,葉瘟、穗頸瘟的防治。主要采取如下防治策略:

     

    1、開展農業防治,趨利避害實行深翻滅茬,降低田間殘蟲量。適時曬田,減少病害發生。

    2、推廣生物防治,保護天敵大力推廣生物農藥,如Bt防治水稻螟蟲,井岡霉素防治紋枯病,創造適宜自然天敵繁殖的環境等措施,保護天敵;利用及釋放天敵控制有害生物的發生。

    3、應用物理防治,誘殺成蟲在水稻螟蟲和稻縱卷葉螟發蛾盛期,采用高壓汞燈、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成蟲,減少田間落卵量,減輕化學防治壓力。4、適時開展化學防治,選擇適宜藥劑

    化學防治要堅持應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嚴格農藥使用深度、次數和安全間隔期,實行病蟲無害化治理,確保稻米品質安全。

    防治水稻螟蟲,二化螟各地根據抗性監測結果,選擇適合本地使用的藥劑,在稻苗枯鞘高峰期,每畝用殺蟲雙36-45克,或殺蟲單45-55克或三唑磷20克兌水50公斤噴霧,但蠶桑養殖地區不宜使用殺蟲雙、殺蟲單。防治三化螟白穗以殺蟲雙水劑為主,掌握在螟卵孵化初盛期,每畝卵塊發生量在50塊以上的田塊進行藥劑防治。

    稻縱卷葉螟:掌握在主害代1、2齡幼蟲盛發期(稻葉初卷期)。當分蘗期百蔸幼蟲30-50頭、孕穗期40-60頭以上時,用銳勁特、山瑞、毒死蜱等藥劑防治,噴霧在稻株中、上部。稻飛虱:當百蔸蟲量達1500頭左右,每畝用噻嗪酮7-10克或吡蟲啉1.5-2克兌水50公斤,對準稻株中下部噴霧。

    稻瘟病:當稻瘟病的中心病團出現時,用三環唑、富士一號或稻瘟靈噴霧防治。稻紋枯病:在水稻分蘗至孕穗期、抽穗期,當分蘗期叢發病率在15-20%、孕穗期30%以上時,用井崗霉素噴霧l-2次。稻曲病和后期綜合癥,用禾枯靈防治。

    對部分地區部分品種發生的水稻赤枯病,要及時補施鉀肥。

    此外,對新出現稻癭蚊、稻象甲、水稻矮縮病、惡苗病、基腐病、霜霉病等,應引起高度重視,加強監測工作及防治技術研究工作。

    5、推廣新型施藥器械,提高施藥技術,減少跑、冒、滴、漏,提高防治效果。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5.085 second(s), 723 queries, Memory 2.7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