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糧油 » 正文

    玉米田間管理主要技術措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1-05-25  來源:中國農業推廣網
    核心提示:目前早播玉米已有5-7片葉,晚播玉米也有2—3片葉。當前應重點抓好如下措施:
    目前早播玉米已有5-7片葉,晚播玉米也有2—3片葉。當前應重點抓好如下措施:  
    1、中耕松土。已出苗的地塊要及時中耕松土,提高地溫,鏟除膜間雜草。一般在灌水前機械中耕2~3次,第一次中耕深度在7~8厘米,以后逐漸加深。中耕要注意質量,防止壓苗和鏟苗。同時,要及時解放膜內錯位玉米苗,人工鋤去株間雜草,促進根系下扎。  
    2、定苗、打杈。玉米長出3—4片葉后,要及時定苗、打杈,避免養分無為消耗,促進玉米壯苗的形成。  
    3、合理灌溉。玉米苗期至拔節前具有較強的抗旱性,應以蹲苗為主,促進根系下扎,打好抗倒伏和豐產的基礎。今年由于氣候原因開播較晚,播種時間較為集中,造成灌水時間也相對集中,各玉米產區要宏觀掌控,局部要適期提早澆水,避免澆水高峰期灌水過于集中,反而造成大面積干旱。  
    4、合理追肥。結合最后一次中耕松土,畝追尿素25—30公斤,10—15天灌第2水;灌第3水時應再畝追尿素10—15公斤,以免后期缺氮造成早衰影響減產。  
    5、玉米螟防治。第一代玉米螟幼蟲發生危害初期一般在6月中旬,要在預測預報的基礎上做好玉米螟防治工作。按照綠色玉米生產技術規程的要求,選擇高效低毒的農藥或生物農藥及時灌心防治,如:用功夫或BT藥劑拌細沙灌心等,可有效防治其危害。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4.564 second(s), 495 queries, Memory 2.1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