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蔬菜 » 正文

    馬鈴薯與番茄嫁接高產栽培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5-05-13

        近年來,隨著國家產業結構政策的不斷調整,發展“兩高一優”的立體農業已成為當前農業的重要方向。馬鈴薯和番茄這兩種在當前我國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主要經濟作物均有長足的發展。但單靠提高某些作物的產量和品質來取得顯著新增經濟效益的方法已不太湊效了。為此,我們從立體農業方向出發將馬鈴薯和番茄進行嫁接栽培并獲得成功,使單位面積產量和效益均獲成倍增長,并取得了大量不同砧木和接穗品種嫁接后生長勢等方面的重要數據,目前此項栽培技術已在我地區迅速推廣,現簡介如下:

        1、材料選擇

        經我們1998-2000年試驗并總結出不同馬鈴薯(砧木)和(接穗)的配伍技術(組合)。

        (1)砧木的選擇:在嫁接栽培中表現性狀較突出的主要品種為:魯引一號和東農303,其次為克新四號及荷蘭15號,在嫁接后管理中以脫毒種薯生長勢和產量、抗逆性等方面表現較為突出。

        (2)接穗的選擇:番茄接穗表現較突出的品種主要為:毛粉802和斯洞雙田,其次為L-402和佳粉2號,其中以毛粉802接后生長勢及成活率最高,可達98.8%;斯洞雙田嫁接成活率在94.5%-98.1%之間,但嫁接后產量、品質方面表現較優。

        (3)砧木和接穗的較優栽培組合:經兩年嫁接栽培試驗,示范表明:魯引一號馬鈴薯與斯洞雙田嫁接組合表現較為突出,其次荷蘭15號與佳粉2號嫁接組合。

        2、嫁接栽培技術關鍵技術

        (1)嫁接栽培主要模式:經兩年栽培試驗取得三種主要種植模式。春露地、秋延遲及日光溫室春早熟馬鈴薯與番茄嫁接高效栽培模式。溫室早春茬在年前11月下旬分別育砧木和接穗苗,次年元月上旬嫁接,3月底始收;春露地茬2月上旬育砧木和接穗苗,3月 下旬進行嫁接,5月底嫁接,9月下旬定植,11月底至12月上旬始收。其中以溫室早春茬嫁接栽培效益最顯著。

        (2)嫁接苗的培育:可按常規方法培育番茄苗,于上年11月20日前后催芽并播種于日光溫室育苗畦中,約22-25天后分苗,次年元月上旬當幼苗具莖粗約0.6cm,株高8-10cm時即可進行嫁接。馬鈴薯于番茄催芽后3-5天采用脫毒小種薯置于1.5mg/kg赤霉素液中浸種15-22分鐘撈出并沖凈藥液后置于細河沙中在26度左右條件下進行催芽,約20天后即可顯露種芽。亦可采用大薯切塊催芽,但發芽率及整齊度較差。然后將催芽的種薯以10cm*10cm見方栽植于育苗畦中并小澆一水以保促植株生長。至次年元月上旬即可達嫁接標準。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096 second(s), 178 queries, Memory 1.4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