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蔬菜 » 正文

    棚室茄子老株剪枝再生栽培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5-01-14
    核心提示:茄子原產熱帶,為喜溫作物,在滿足溫度等條件下,具有多年生長的習性。實踐證明,在棚室條件下,老株實行剪枝再生栽培,可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解決田間通風透光問題,植株發枝快,長勢旺,實現一種多收,增加單位面積產量,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茄子原產熱帶,為喜溫作物,在滿足溫度等條件下,具有多年生長的習性。實踐證明,在棚室條件下,老株實行剪枝再生栽培,可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解決田間通風透光問題,植株發枝快,長勢旺,實現一種多收,增加單位面積產量,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一、品種選擇。宜選生長勢旺盛,分枝性強,抗病,增產潛力大,商品性好,品質優的中晚熟品種,如黑珊瑚、福山牛腿茄、青選長茄、吉茄1號、美國茄冠等。

    二、田間管理。茄子剪枝再生栽培技術,在第一季栽培中,與常規棚室茄子保護地栽培相同(略)。再生栽培是頭季生長的繼續,田間管理不可放松,尤其是剪枝更要加強,做到合理施肥,及時防治病蟲害,保持株體健壯。在剪枝前一般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0.5%尿素+50%消菌靈1000倍液,連噴3-4次。

    三、第一次修剪及管理

    1、剪枝時間。棚室越冬茬茄子,盛果期之后,隨著夏季的到來,不僅結果減少,品質下降,而且經濟效益大幅度下降。因此7月下旬-8月初進行第一次修剪。如氣溫過高,剪枝可適當延后。選天氣晴好的日子,于上午10-12時剪枝。

    2、剪枝方法。有兩種:一是分步剪枝法,即在對茄以上10厘米處剪除兩側枝,剪枝后的側枝萌芽抽枝,現蕾開花,待果實即將采收時,再將留下另兩側枝于對茄上10厘米左右剪除。二是一次性剪枝法,即在主桿上距地面10厘米左右處,將上部枝葉全部剪除,待根部發出新芽,形成新枝。

    3、剪后管理。將農用鏈霉素1支、75%百菌清和20%病毒A可濕性粉劑各30克,用水調成糊狀,涂于傷口,防止感染病害。

    剪枝結束后,結合起壟,每畝施三元復合肥100-120千克,腐熟餅肥150千克,壟高6-8厘米,然后澆一小水。剪枝后腋芽很快形成側芽,8-10天開始定枝,每株按不同方向均勻選留5-6個側枝。定枝后,7-8天開始現蕾。有50%的植株見果后,要肥水齊攻。第一次每畝追尿素20-25千克,以后每8-10天澆水一次,隔一水追一次肥。保持地面見濕不見干。寒露后,轉入越冬前的管理。

    四、第二次修剪與管理

    1、剪枝時間。第一次剪枝后,霜降前后茄子即可大量上市,于大雪之前5-6天,可將茄果全部采收完畢。在大雪前后進行第二次剪枝。剪口較第一次修剪矮5厘米,在剪口處涂藥。

    2、管理。剪枝后,在大行內開溝,每畝施優質農家肥3000-4000千克,腐熟餅肥150-200千克,三元復合肥80-100千克。小行內要進行深中耕,盡量避免傷根和碰傷主干。棚溫白天控制在25-28℃,夜間保持10℃以上。此期中耕能保持地面松暄、保墑、升溫保根。

    翌年立春后,選晴天上午澆一水,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20-25厘米。隨著天氣轉暖,側枝不斷生長,每株選留3-4個側枝,第一花芽以下的側枝全部去掉。以后轉入正常管理。

    五、注意問題

    1、病蟲防治。茄子再生栽培,必須注意病蟲害的發生與防治,以保持植株健壯生長,確保較高的密度,否則難以獲得預期的收益。病蟲害主要有黃萎病、菌核病、猝倒病、褐紋病、綿疫病、青枯病及蚜蟲、紅蜘蛛、茶黃螨、白粉虱、二十八星瓢蟲等,一定要選用適當方法和相應藥劑及時防治。

    2、再生年限。茄子再生栽培,一般前兩年效益好,第三年效益下降,主要是根系老化,枝干木質化程度高,發枝較弱,其次是病株逐年增加,密度減少(包括機械損傷),產量降低,影響收益,因此,一般栽培兩年為宜。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46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