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蔬菜 » 正文

    越冬蔬菜前期追肥要避免誤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2-06
    核心提示:近期部分越冬大棚黃瓜已開始陸續上市,越冬番茄也開始結果,有的已進入果實膨大期。筆者在下鄉調查時發現,不少菜農盲目追求前期產量,過多施用高氮高鉀的肥料,造成黃瓜前期根系發育差,徒長現象嚴重,結瓜少。
        近期部分越冬大棚黃瓜已開始陸續上市,越冬番茄也開始結果,有的已進入果實膨大期。筆者在下鄉調查時發現,不少菜農盲目追求前期產量,過多施用高氮高鉀的肥料,造成黃瓜前期根系發育差,徒長現象嚴重,結瓜少;西紅柿由于施用鉀肥過量,抑制鈣肥的吸收,造成鎂和鈣元素缺乏,臍腐果增多。如何針對蔬菜每個生育期的生長特點和需肥規律進行追肥,應該引起廣大菜農的注意。在此筆者提出三點建議:

    一、初次結果在追肥同時莫忘養根 筆者在山東壽光、濟陽等大棚蔬菜區,發現有些西紅柿在結第一穗果時,秧子細弱,一些菜農為壯秧,趁天氣沒降溫之前,超量使用化學肥料,有的甚至還沖施一些來路不明的含有激素的沖施肥,結果造成秧子旺長、細弱,根系受到傷害,不但沒有達到壯秧保果的效果,反而為后期高產穩產埋下隱患。正確的做法是,在黃瓜和西紅柿初次坐果時,適當增施高氮高鉀肥料,對弱秧仍然以生根養根為主。建議每畝沖施“沃地龍”蚯蚓蛋白生物菌肥5~10公斤。“沃地龍”蚯蚓蛋白生物菌肥,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透氣性、增加土壤有益微生物的活性,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長。作物根系發達了,才能為穩產高產打好基礎。

    二、適當使用化肥,降低土壤鹽害 現在不少棚內土壤表面發綠、發紅,是典型鹽漬化的一種表現。一般種棚時間長,使用化學肥料多,土壤有機質偏低,有益微生物缺乏,鹽漬化就會加重。在這種土壤中黃瓜和西紅柿根系差,秧子弱,果實膨大慢。建議每畝使用“魔力6~7”3公斤與“沃地龍”蚯蚓蛋白生物菌肥混合沖施,可以調整土壤pH值,有效地降低鹽害。

    三、科學選用葉面肥,針對缺素所表現的部位和癥狀,實行根外追肥 大棚蔬菜生理性病害這幾年比露地蔬菜發生重,通過作物葉面補肥是一種科學、經濟、有效的好辦法。但通過作物葉面補充肥料,應該有所選擇,并非葉面肥噴施越多越好。不少黃瓜葉片碩大,秧子徒長,與不能正確使用葉面肥有關。有的為控制秧子徒長,使用了一些控制旺長或含有激素的葉面肥,造成控旺過度,出現肥害和激素中毒,造成不必要的損失。由于棚室特殊的生長環境,作物往往表現缺素癥,當作物缺鎂時一般表現在作物中部葉面發黃;缺鐵和缺鋅一般表現在作物的生長點即作物的上部葉片發黃、發淡、葉片小,不伸展;缺鉀一般底部老葉發黃脫落。菜農應針對癥狀所表現的部位,有選擇地使用葉面肥料。有時作物缺素并非就是土壤中缺少這些元素,與澆水過多、干旱、低溫,根系發育不良也有關系。當發現作物缺素時建議每畝沖施“沃地龍“蚯蚓蛋白生物菌肥5~10公斤,結合沖肥,葉面噴施相應的鐵、鎂、鈣、鋅、硼等葉面肥料,會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63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