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蔬菜 » 正文

    平菇塊菌病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9-13
    核心提示:病害癥狀 該菌菌絲與平菇菌絲相仿,肉眼無法辨別;它可深刻基料內部,與平菇菌絲爭奪營養、水分以及自下而上的空間,抑制平菇出菇能力。
    1、病害癥狀  該菌菌絲與平菇菌絲相仿,肉眼無法辨別;它可深刻基料內部,與平菇菌絲爭奪營養、水分以及自下而上的空間,抑制平菇出菇能力。其生理成熟的菌絲體,在培養料出菇面形成子囊果,尤其是畦栽時在菌柱周圍與泥土接觸區域大面積發生;群生或集生的子囊果形狀呈腦狀皺紋塊,極似去掉澀皮的核桃仁,皺皺巴巴不舒展;初涌現時大多數菇農誤以為是平菇現蕾,結果數天之后仍無發化景象,只是子囊果由初期的奶白色轉為淺奶黃色,再逐步變為黃褐至紅色,且其體積也在不斷膨大,此時采取各種手段防治為時已晚。該病害發生嚴重時,可令整批栽培只菇不出。菇棚內分發高濃度漂白粉的味道,是塊菌病發的重要標志之一。

    2、發病起因  鍬氏裸囊菌是食用菌栽培生產中的惡性雜菌。孢子大批存在于基料中,生命力極強,遇16—35℃溫度、70%以上的空氣濕度,可很快萌發并形成損害。該病菌對覆土式栽培的平菇損害特別嚴重。

    3、防治辦法

    ①培養料一定要經充分、均勻的堆酵解決,且含水率不可高于63%。

    ②栽培用土的解決參照前述。

    ③菌袋進棚前,除按前述懇求解決大棚外,間隔5天重噴1—2遍1.2%以上濃度的漂白粉溶液。有發病記錄的地區,還要加噴一遍多甲溶液。

    ④一旦發現塊菌發生,大棚內應立刻加大通風、下降溫度和濕度,并將發病區域及其外沿3厘米(深度視發病時間及程度而定)連土帶培養料挖除,回填解決過的細土,并全棚地毯式噴灑一遍1%漂白粉溶液,發病挖除部位涂抹400倍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溶液。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平菇 塊菌病 防治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515 second(s), 196 queries, Memory 1.3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