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蔬菜 » 正文

    大白菜白銹病診斷與防治方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7-24
    核心提示:白銹病是大白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分布較廣,在長江流域發生較重,一般田間病株率在10-20%,輕度影響產品質量。嚴重時病株率可達50%以上,致40-60%的葉片染病,顯著影響大白菜產量和質量。
           白銹病是大白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分布較廣,在長江流域發生較重,一般田間病株率在10-20%,輕度影響產品質量。嚴重時病株率可達50%以上,致40-60%的葉片染病,顯著影響大白菜產量和質量。

     

    白銹病主要危害葉片。在葉片正面,病斑初為褪綠小點,邊緣不明晰,以后發展成黃色病斑,最后呈褐色壞死。在葉背,產生略隆起、白色、近圓形至不規則形的皰斑,即病菌的孢子囊堆。皰斑表皮破裂后散出白色粉末狀孢子囊。嚴重時病葉兩面都產生皰斑,葉片上病斑密布,表皮破裂后散出白色粉末狀孢子囊,遍及整個葉片,短期內致病葉壞死。

    白銹病病原為鞭毛菌亞門白銹菌屬真菌,菌絲無隔,蔓生于寄主細胞間,產生吸器侵入細胞內吸收營養。病菌可以菌絲體隨病殘組織或種株越冬,也可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初春卵孢子萌發長出芽管或產生孢子囊及游動孢子,侵入寄主引起初侵染,發病后病部產生孢子囊和游動孢子,通過氣流或雨水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晚秋在病組織內產生卵孢子越冬。低溫高濕是發病的重要條件,0-25℃時病菌孢子均可萌發,以10℃最適宜。晝夜溫差大,或多露、多霧適宜發病。

    防治該病,農業措施有:收獲后及時清除田間病殘組織,集中妥善處理,減少越冬菌源;重病地與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輪作;合理密植,雨后及時排水,降低田間濕度。發病初期進行藥劑防治,可以選用72%普力克水劑、72%霜脲·錳鋅可濕性粉劑、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等。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31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