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蔬菜 » 正文

    蘑菇小菌核病的識別與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1-12-02  來源:山東農業信息網
    核心提示: 小菌核病,又稱白絹病,羅氏菌核病,主要危害草菇、雙孢蘑菇和平菇,是草菇栽培地區廣泛發生的一種病害。
        小菌核病,又稱白絹病,羅氏菌核病,主要危害草菇、雙孢蘑菇和平菇,是草菇栽培地區廣泛發生的一種病害。

      1:癥狀:

      該病發生在播種后的菌絲體生長階段和子實體形成階段。發生初期,在料堆或菇床覆土表面的菌絲常呈一圈一圈的環形,菌絲白色、棉絮狀、稀疏、有光澤,比草菇菌絲粗壯。后期白色菌絲消失,在覆土表面出現許多白色小顆粒狀菌核,大小如小米粒,以后變為米黃色至茶褐色,直徑1厘米左右,表面光滑,外形似一顆油菜籽。受侵染的菇床,雙孢蘑菇菌絲逐漸消失,只剩下少許較粗的菌索,出菇量大大減少甚至不出菇。已形成的子實體病原菌首先侵害菇體基部,表面潮濕,有粘性,最后整個子實體軟腐。

      2:病因:

      病原菌為小核菌。在25-30℃下生長很快,該菌產生的菌核自然存在于土壤、稻草或糞塊中,培養料發酵過程中如料溫過低很難將其殺死,因此主要是培養料帶菌傳播,如遇發菌期高溫高濕,殘存于料中的病原菌菌核就會萌生菌絲,生長蔓延,并分泌毒素,侵害培養基質和子實體,染病部位不能出菇,已出的子實體受侵害,蔓延很快。該病菌適宜在稻草上生長,故我國南方用稻草栽培食用菌的地區,此病害發生的較為嚴重。

      3:防治方法:

      ①作為培養料的稻草或麥秸,在草菇栽培時,可用5-7%的石灰水浸泡1天,然后用清水沖洗,使稻草的PH值不超過9,隨后踩堆播種。而雙孢蘑菇等的培養料在發酵期料溫要超過65℃,實行二次發酵,以徹底消滅病原菌。按1000斤稻草加3瓶施耳康的比例拌料,可有效杜絕該病害的發生。

     、 舊菇床的土要徹底清出,噴2%福爾馬林消毒,然后再填草,接種,換用新土作覆土。

      ③ 發菌期嚴防高溫,確保料溫低于25℃。

     、 一旦發病,要立即挖出病料,補料補種;還可以用1%的石灰水處理。如果菇床局部發生,挖出病料后,噴灑100倍的施耳康,防治效果特佳。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113 second(s), 15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