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蔬菜 » 正文

    甜竹筍高產栽培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6-05
    核心提示:甜竹筍粗生長快,是一種投資少,收益快,效益高的竹類良種經濟作物,其高產栽培管理技術要點如下: 一、 竹園規劃。根據不同環境和坡度變化決定其定植株行距密度,一般采用6米3米的株行密度,每畝植37株。由山坡地穴數減半,而條件好的環境可采用寬行密植法,即按6米2.

        甜竹筍粗生長快,是一種投資少,收益快,效益高的竹類良種經濟作物,其高產栽培管理技術要點如下:   

        一、 竹園規劃。根據不同環境和坡度變化決定其定植株行距密度,一般采用6米×3米的株行密度,每畝植37株。由山坡地穴數減半,而條件好的環境可采用寬行密植法,即按6米×2.5米的規格,每畝種植44.4株。  

        二、 挖穴施肥。挖穴長、寬、深為80厘米×60厘米×60厘米,曝曬后再放入腐熟堆肥或有機肥料等基肥,每穴10—15公斤。  
     
        三、 選苗。從健壯、無開花的竹叢中選取前年白露以后留養竹,直徑已達4—6厘米的一年生幼竹,將竹在清明節前后的雨季栽植。除上述幼竹繁殖處,還可采用桿育法,但一些方面存在因養成的竹苗可能開花而造成損失的危險,故應少用,有幼竹條件的不宜用。  

        四、 栽植。采用幼竹與地面約成25度的斜植法比直位栽法要好:可減少日光直曬;減少水分蒸發;每節都接近土壤,竹節上的側芽都有發芽機會,成活率較高,植后覆土時留一節在土表,并在土端竹桿內灌水。植后應灌水蓋草,提高土溫,防曝曬,以提高成活率,植后一個月左右如萌發新芽,可用1%尿素水溶液(1桶水加250克尿素)灌竹,以促進生長,提早發筍成竹。  
     
        五、 管理。植后應注意除草、中耕、灌溉、施肥,覆蓋和選留母竹等工作。  

        ⑴ 植后當年的6—7月份除一次草,9月間再除一次。冬季利用農閑將竹園灌耕一次,以改良土壤性質,阻止雜草繁生。中耕時除去多余的老竹,僅留1:2:3年生竹各1株,并掘出腐朽的老竹頭。   

        ⑵ 3—5月雨季來臨之前,可每周或隔周灌水一次,以促其盡早發筍,增加收入。  

        ⑶ 利用竹林內落葉,雜草等覆蓋竹園周圍,每叢約蓋60公斤,每年3次覆蓋,以保持土壤濕潤。不易取得覆蓋材料的,可改用培土。  

     ⑷ 施肥可促進發筍?捎铆h施法給每叢施腐熟堆肥20—30公斤,復合肥5公斤,配合灌水和降雨,在3—9月間施3—4次,以發揮肥效。用水肥灌注竹子肥效很好。 

        ⑸ 每年白露前后,選留竹筍任其生長成母竹。如果過早7—8月留母竹,其吸收養分用于竹材生長,會影響發筍數量效益。
     
    分享:
    關鍵詞: 甜竹筍 栽培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114 second(s), 75 queries, Memory 1.0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