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蔬菜 » 正文

    紫木耳覆土栽培新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2-28
    核心提示:1、栽培季節。紫木耳是中高溫型菌類。可安排在3-4月制栽培袋,5-10月栽培出耳。 2、菌種選擇。選用分解和抗雜性能強、菌絲壯、生長快、優質高產的菌株,如草優1x2號。原種要求生長健壯、純度高、菌嶺短。 3、配料裝袋。培養料配方:草屑(各種作物桔稈或野草粉碎成粗木屑


        1、栽培季節。紫木耳是中高溫型菌類。可安排在3-4月制栽培袋,5-10月栽培出耳。 

        2、菌種選擇。選用分解和抗雜性能強、菌絲壯、生長快、優質高產的菌株,如草優1x2號。原種要求生長健壯、純度高、菌嶺短。 

        3、配料裝袋。培養料配方:草屑(各種作物桔稈或野草粉碎成粗木屑狀,單一或多種混用)79% ,麩皮(或米糠)10%、玉米粉5%、石灰3%、復合肥1.5%、石膏1%,搪0.5%。將混合料拌勻后加水,使混合料含水量達60%-65%。建堆發酵5-7天(溫度升至60-65℃時,翻堆2-3次)。散堆后即可裝袋。袋子規格為15厘米x40厘米。 

        4、滅菌、接種。袋裝完畢立即滅菌。可采用土蒸灶常壓(100-105攝氏度)滅菌10-12小時。出鍋后,待料袋溫度降至30℃時,在接種箱(室)中按無菌操作規程接種。采用兩頭接種法,邊接種邊復原封口。 

        5、發菌管理。將接種后的料袋搬進房中堆碼整齊,避光發菌。3-4月氣溫低于紫木耳菌絲生長的需要,此時采取保溫和加溫措施,使料溫保持26-28攝氏度。待菌絲全面吃料后,以自然溫度培養。如菌絲生長慢,可用消毒針錐子在菌絲生長部位扎些微孔,以增加氧氣。經30-45天培養后,菌絲可發滿料袋。1周后轉入出耳管理。 

        6、耳場準備。耳場可選擇在房前屋后、果園林地、菜地大田中,要求陰涼通風、排灌方便。如無自然遮陽條件,應建高2米的遮陽擁,擁內光線“三陽七陰”。場地選好后,依地形整地,挖寬1米-1.2米、深0.15米-0.2米、長度不限的畦,四周開好排水溝。最后全場噴灑殺蟲滅菌藥。

        7、覆土栽培。將發菌完畢的料袋脫袋后排入畦中,間距2厘米。袋間隙用經已消毒的肥土填平,在料面艘蓋2厘米厚無菌肥土,蓋上薄膜保濕。5-7天后,菌絲即可長入土中,澆透水1次。數天后土面即有耳芽發生,此時應控制好溫、濕度,并加強通風。在適宜條件下,經15天,耳片即成熟,要及時采收。每潮耳采收后,停水養菌數天,再補水追肥,進行下一潮耳的管理。可連續采4潮耳,牛物效率達120%-150%。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37 second(s), 27 queries, Memory 0.9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