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其他經濟型動物 » 正文

    鹿巴氏桿菌病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11-07
    核心提示:以炎性出血過程為主特征,本病呈暴發或散發二種類型。暴發型危害較大。
         以炎性出血過程為主特征,本病呈暴發或散發二種類型。暴發型危害較大。
     
        病原:為多殺性巴氏桿菌,兩端鈍圓的球桿菌,革蘭氏染色陰性。對多種動物和人均有致病性,秋、冬季或長途運輸使低伉力下降都會引發此病。
     
        癥狀:潛伏期1-5天。急性敗血型,病鹿體溫升高到41℃以上,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眼結膜充血,可視粘膜有出血點。鼻鏡干燥,精神沉郁,反應遲鈍。食欲廢絕,反芻停止,糞便先干后稀或帶血。口鼻排出粉紅色泡沫狀液體。1-3天死亡。
     
        胸型主要表現為呼吸促迫,頭向前伸,口吐泡沫及鼻漏,一般5-6天死亡。
     
        診斷:根據臨床癥狀可作初步診斷。有條件可用心血或脾臟抹片或觸片,染色鏡檢,見二極著色深的球桿菌,可初步確診。最后確診必須靠試驗室細菌培養來確定。
     
        治療:青霉素對本病有明顯效果,劑量宜大,成年鹿每次200萬單位,每日2次。磺胺類藥和四環素、卡那霉素、慶大霉素都有較好的效果。嚴重的病鹿要采用對癥治療,如強心、鎮痛、鎮靜等治療。同時對全群也要進行藥物預防。
     
        預防:加強飼養管理,定期消毒圈舍。可用牛出敗氫氧化鋁蓖苗對1歲以上的鹿,每年7-8月份肌肉注射接種,劑量為100公斤以上鹿6毫升,100公斤以下4毫升。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鹿 巴氏桿菌病 防治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54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