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其他經濟型動物 » 正文

    家蠶黑尾病的發生和防治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4-25
    核心提示:家蠶黑尾病是由鐮刀菌寄生蠶體而引起的。其病原鐮刀菌孢子在空氣中及桑葉上均有大量存在。在高溫多濕條件下容易造成本病病原菌--鐮刀霉菌孢子發芽和迅速繁殖,尤其在共育室忽視通風換氣,蠶匾間距過小,蠶沙過厚時更易導致家蠶黑尾病的發生和繼續蔓延。 一、發病特征。


        家蠶黑尾病是由鐮刀菌寄生蠶體而引起的。其病原鐮刀菌孢子在空氣中及桑葉上均有大量存在。在高溫多濕條件下容易造成本病病原菌--鐮刀霉菌孢子發芽和迅速繁殖,尤其在共育室忽視通風換氣,蠶匾間距過小,蠶沙過厚時更易導致家蠶黑尾病的發生和繼續蔓延。

        一、發病特征。蠶兒發病后,食桑量逐漸減少,有的蠶滯伏于蠶座下面。大多數病蠶有脫肛和尾部發黑潰爛現象,后腸有硬結糞塊,有的病蠶排出連珠狀糞或粘于肛門處。眠中發病多為不脫皮蠶。該病大小蠶期均有發生,病程較長,蠶兒發病后5-7天死亡。小蠶初死時軟癟,大蠶臨死時吐水,死后體皮不易破裂,死后2-3天,尸體明顯縮短變尖,尾部仍有黑色硬塊。5齡蠶發病輕時,尾部雖有黑斑,但仍能結薄皮繭,病重時多為蔟中死蠶。

        二、防治方法 

        1、徹底消毒。養蠶前嚴格按標準進行蠶室、蠶具消毒。可用1%漂白粉澄清液噴灑蠶室、蠶具,并保持濕潤30分鐘。消毒后蠶室要開窗換氣排濕,并將蠶具放在陽光下曝曬。同時加強桑園治蟲工作,防止桑園害蟲感染鐮刀菌造成桑葉及周圍環境污染。 

        2、合理使用防僵藥劑。在各齡起蠶、齡中和眠前各撒一次防僵粉進行蠶體、蠶座消毒,發現病蠶時每天使用一次。在發病嚴重時,使用熏煙消毒劑對蠶室、蠶座進行熏煙消毒,可制止黑尾病的蔓延。

        3、調節好飼育溫濕度。高溫多濕有利于鐮刀菌孢子生長繁殖。蠶期中應根據蠶兒發育程度選擇合適的溫濕度。一般小蠶期溫度應控制在25-28℃,干濕差0.5-1.5℃;大蠶期溫度控制在23-25℃,干濕差3-4℃。同時要注意蠶座衛生,蠶座上多撒干燥材料并勤除蠶沙,以防蠶沙過厚,引起發酵。

        4、稀放暢養,精心管理。每間共育室飼養的蠶量不宜過多,一般一間28平方米左右的共育室共育小蠶45張左右,蠶匾間的層距應大于15厘米,蠶頭不宜過密。蠶室要有對流窗,以利通風換氣,防止高溫悶熱。給桑量要適宜,防止殘桑葉堆積。同時加強眠起處理,適時止桑,發現病蠶及時淘汰,防止蠶混育感染。

     

     
    分享:
    關鍵詞: 家蠶 黑尾病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2.918 second(s), 1192 queries, Memory 4.0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