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黑魚成魚的養殖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01-11
    核心提示:黑魚為經濟價值較高的淡水名貴魚類,有魚中珍品之稱。黑魚成魚養殖,是指在池塘、灣塘、水池、網箱等小水體中將各種規格的魚種養成食用魚的生產過程。近幾年來主要采取池塘高密度單養為主。 一、養殖前的準備工作。 1.養殖設施:土池塘、水泥池等。水深要1-2米。提水設


        黑魚為經濟價值較高的淡水名貴魚類,有“魚中珍品”之稱。黑魚成魚養殖,是指在池塘、灣塘、水池、網箱等小水體中將各種規格的魚種養成食用魚的生產過程。近幾年來主要采取池塘高密度單養為主。

        一、養殖前的準備工作。

        1.養殖設施:土池塘、水泥池等。水深要1-2米。提水設備齊全。

        2.水源:河水、水庫水、地下井水等均可,水質宜中性或弱堿性。

        3.面積:為了方便生產管理和銷售,魚池的面積宜小些,最好1畝左右,最大不要超過2畝。

        4.最好有進排水口。在池周邊須設40-60厘米的網攔等防逃設施。

        5.在池的四周水面種上水草(一般以不超過魚池面積的20%為宜),作為隱避物,便于遮擋陽光、避暑、捕食,同時還能凈化水質,調節水溫。

        6.在投放魚種前必須做好池塘清整和消毒。

        二、養殖技術。

        1.魚種放養:

        ①魚種規格:選用10厘米以上(最好10-14厘米,60克-100克)當年魚種,魚種要規格一致,無傷無病。

        ②魚種來源:最好選擇當地生產的魚種。

        ③放養時間:當年最好在9月至10月上旬為好,可攝食恢復體質,提高越冬成活率。年后放養應在3-4月。

        ④消毒:下塘前必須嚴格消毒,一般采用5%的食鹽水浸泡10-15分鐘或10PPM孔雀石綠溶液浸泡10分鐘。

        ⑤放養密度:水深在1.2-1.5米,50-60克左右魚種每畝投放8000-9000尾,80-100克魚種每畝投放5000-6000尾,若平均水深降低則放養量相應降低。

        2.飼養管理:投餌要堅持“四定”,即定質、定量、定時、定位。在投喂前以擊拍聲為“信號”形成“感官”反應,把黑魚集合到食場周圍,容易形成搶食局面,提高攝食量,減少餌料浪費。餌料種類以鮮動物餌為主,主要是海淡水小雜魚、蝦為主。淡水中有餐條、麥穗、沙里爬、幼魚白、小鯽、小馬非、魚旁魚皮、青稍、小青蝦等,海水的有沙丁、青(黃)魚古等各種小雜魚。在吃食旺季,魚餌量大約為魚重的8%左右,高者可達10%以上。吃食淡季為3-4%。投餌方式采用“慢、快、慢”投喂效果好,飼料浪費少,大部分魚吃飽后跑掉即可停喂。天氣的好壞、氣壓高低、水質孬好,魚的攝食量是大不一樣的。

        3.日常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①巡塘。觀察魚的攝食、活動、水質變化,有無浮頭預兆,有無病魚等,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

        ②換水。一般每周換去1/3,半個月換去4/5,具體看水質的變化靈活掌握,有條件的地方,最好保持微流水養殖,養殖期間水溫以不高于30℃為好。

        ③防逃。池埂離水面高度一般應大于50厘米,進排水口要安裝結實的防逃網,池四周安裝防逃網或防逃墻。

        三、黑魚常發疾病與防治。

        1.水霉病。防治方法,在拉網運輸和放養等操作時要盡量仔細,防止魚體受傷;用0.1PPM的孔雀石綠或0.5PPM的甲基藍進行全池消毒,魚種發病時,可采用10PPM的孔雀石綠或3-5%濃度的食鹽水溶液浸洗。

        2.腸炎病。防治方法,在100公斤餌料中拌入34克呋喃唑酮(痢特靈)日投喂二次,連續3天。

        3.粘孢子蟲病。防治方法,用0.2-0.5PPM濃度的90%晶體敵百蟲治療。

     

     
    分享:
    關鍵詞: 黑魚 養殖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7.402 second(s), 617 queries, Memory 2.5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