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由于水產養殖面積的不斷擴大,不少地方出現了水產品供大于求、價低難銷、效益不佳的狀況,從而嚴重地影響了水產養殖者的收益和生產熱情。為降低水產養殖成本,很多養殖戶或采用減少放養量,實行粗放養殖,或采用低價位飼料投喂,或采用低價拋售水產品等做法。實踐證明,這些都是消極方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現介紹6種從挖掘市場及自身潛力入手,可有效提高水產養殖效益的新方法。
野魚家養:目前,野生魚類如泥鰍、烏鱧、黃鱔等如進行人工飼養,經濟價值高,市場前景廣,大有開發價值。野魚家養,飼養技術簡單,加之其抗病力強,比家魚易養且市場暢銷、價格高,其經濟效益是常規養殖魚類的數倍甚至十幾倍。
夏魚冬養:將本來適合夏季養的熱帶魚類改在冬季利用地熱、溫泉水或人工加溫養殖,實行反季節生產和銷售。如對羅非魚、淡水白鯧、鯪魚等成魚和種苗,通過保溫越冬可使魚類在冬季正常生長,有利于提早上市,搶占市場,提高效益。如羅非魚冬春上市,可比夏秋上市價高50%左右。
外魚引養:將國外一些魚類引入本地飼養,如尼羅非魚、美國加洲鱸魚、巴西鯛、埃及塘虱等,還可將外省的一些名貴魚類引入本地飼養。外魚引養,花錢不多,效益明顯。由于迎合了當地消費者圖新鮮、吃稀奇的心理而受到市場青睞,經濟效益必定理想。
池魚網養:即網箱高密度精養。池魚網養,密度大,產量高,效益好,起捕方便,不僅大大提高了水面利用率,而且具有較強的市場應變能力。
高效暫養:魚類暫養,技術簡單,成本低,效益高,是避開上市高峰,實現高產高效的好方法。適宜暫養的品種主要有鱔魚、烏魚、泥鰍、甲魚、螃蟹等生命力強的名貴水產品。一般于夏秋高溫季節、價格低廉時暫養一段時間,再選擇節日期間或冬春缺市時上市銷售,可使效益成倍提高。
綜合養殖:通過對名、優、特水產品的綜合養殖,可使效益顯著提高。綜合養殖的主要形式有:不同食性、習性魚類的混養,普通魚類與名貴魚類的混養以及魚蝦、魚蟹、魚鱉、魚龜、魚螺、魚蚌的混養等等,還可實行雞、鴨、鵝、豬、牛、葡萄等多種形式的高產高效綜合立體種養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