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草魚種培育中的魚病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10-13
    核心提示:最近2年養過草魚種的池塘,特別是以前患過草魚三病(腸炎、爛鰓、赤皮病)的池塘不要用于草魚種的培育。
     一、預防措施
     
        1、最近2年養過草魚種的池塘,特別是以前患過草魚三病(腸炎、爛鰓、赤皮病)的池塘不要用于草魚種的培育。
     
        2、對舊魚塘徹底清淤,通過清淤和曝曬池底,以殺死病菌、病毒,消除魚病隱患。
     
        3、把好魚苗質量關。如果是自繁的,最好在繁殖前對親魚進行滅活疫苗的注射。如果需引種,最好從國家或省級苗種基地引進。
     
        4、草魚與鰱、鯽的放養比例控制在80:20左右。
     
        5、草魚種培育前期,在5-7天內完成魚苗的馴化搶食,飼料投喂要充足,防止因飼料短缺,造成魚苗體質弱。
     
        6、精飼料須用草魚種專用配合飼料,在7月中旬以前(體長10厘米左右)以投喂精飼料為主,加快魚苗的生長;7月中旬-9月中旬,減少精飼料的投喂量,增加優質青綠飼料的投喂量,使精飼料與青飼料的比例控制在1:3-4:9;9月中旬以后,適量增加精飼料的投喂量,精青飼料比例控制在1:1-1.5。同時在6月下旬-9月下旬,精飼料中要加入抗菌藥防魚病。
     
        7、注重日常消毒管理:⑴魚種培育前期即6月中旬以前,每15天左右每畝用20-30公斤生石灰全池潑灑1次。⑵6月中旬-9月中旬每10天左右每畝用0.2-0.25公斤安勒斯消毒劑全池潑灑.⑶養殖中后期,每月每畝全池潑灑1公斤光合細菌1次。
     
    二、治療措施
     
        1、寄生蟲魚病:如中華鳋、三代蟲等,每畝用滅蟲王0.5公斤全池潑灑,隔天1次,連用2次。
     
        2、腸炎、爛鰓、赤皮病:⑴發現草魚種因患“三病”有一定的死亡數量后,應立即減少精飼料的投喂量或不喂精飼料,也不投喂青飼料。停料3-5天以后,投少量拌有腸炎爛鰓靈的青飼料,以后慢慢增大青飼料的投喂量。待魚病緩解后,再投喂少量的精飼料。⑵將每畝5公斤大黃干燥片(粉碎),用濃度0.4%的氨水浸泡14小時以上,全池潑灑,連用3天。⑶用純度99%的卡那霉素粉劑0.5克粘附1公斤蕪萍,投喂量為魚體重的1.5%左右,連用1周。
     
        注意:在草魚種患“三病”較嚴重時,忌用含氯藥物如漂白粉、二氧化氯等。否則,會造成患病魚種的大批死亡。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草魚種 培育 魚病 防治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602 second(s), 63 queries, Memory 1.0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