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五大措施提高魚類人繁受精率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9-22
    核心提示:隨著地球環境的惡化,使得全球總體氣溫趨于升高,帶來水溫的早升趨勢也促使水產常規魚類的人工繁殖提前投入生產,如何提高早期魚類繁殖的受精率,是水產養殖中尤為關注的問題。筆者在多年農技推廣工作中發現,通過以下措施,可以提高魚類人繁受精率,提升養殖效益。
           隨著地球環境的惡化,使得全球總體氣溫趨于升高,帶來水溫的早升趨勢也促使水產常規魚類的人工繁殖提前投入生產,如何提高早期魚類繁殖的受精率,是水產養殖中尤為關注的問題。筆者在多年農技推廣工作中發現,通過以下措施,可以提高魚類人繁受精率,提升養殖效益。
     
            一、準確掌握親魚產卵受精時間。為保證精子和卵子的活力,要從水溫、雌雄魚體的催產效應時間以及受精方式等全面準確把握受精時間。在受精方式上,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范圍的精卵接觸及科學的人工受精方法來保證受精時間。精卵離開親體接觸時限為10分鐘;輕而迅速地讓精子進入集卵盆,大范圍地接觸擴散;人工轉動或攪拌間或停歇以3-5次即可,這樣受精率平均可達90%。
     
            二、正確選擇催產日期。每種常規魚類都有其最佳的催產溫度,催產日期的確定決定著催產獲產的效應時間。一般來說,水體溫度每降低1℃,人繁催產魚類的效應時間可能延長2小時左右,所以提前投入人繁生產,要依據天氣的變化趨勢和氣溫水溫的升降幅度范圍來確定。
     
            三、合理安排親魚催產順序。從生產角度出發,結合水溫與成熟度,本著先好后差的催產挑選原則,讓早期成熟度差的親魚放到后期去催產。對后期催產的親魚要繼續強化飼喂,降低水位,通過日曬提高水溫,定期沖水或增氧,以加快親魚成熟,這樣既保證生產,又可提高后期催產的受精率。
     
            四、采用注射和流水刺激。采用兩針注射的方法,其針距離時間長短決定了催熟針的效果,保證了親魚成熟的生理過程;佐以流水刺激為親魚模擬創造自然產卵環境。人繁催產兩針注射時,針距時間低限為10小時,流水刺激的次數為4-6次,且隨水溫的降低而增加。
     
            五、認識親魚成熟情況。親魚成熟的好差,不僅影響到催產的獲產效果,而且直接影響到人繁受精率的高低。隨著各種催產日期的相應提前,應該對各品種親魚的成熟度正確掌握判斷,用直感判斷要達到腹部柔軟且輪廓清晰,用快速固定液判定卵核偏心極率要超過30%,否則不可強行選擇催產。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21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