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羅非魚實用養殖技術之鏈球菌病癥狀及防治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1-22
    核心提示:羅非魚養殖過程中的鏈球菌病很容易在水溫范圍是25~28℃爆發。發病的羅非魚體色發黑,魚體運動失衡,眼球外突,角膜濁白,肛門紅腫等。
    【癥狀】

     

    羅非魚養殖過程中的鏈球菌病很容易在水溫范圍是25~28℃爆發。發病的羅非魚體色發黑,魚體運動失衡,眼球外突,角膜濁白,肛門紅腫等。

    【防治技術】

    2009年廣東、海南、廣西三省普遍暴發嚴重的羅非魚鏈球菌病,尤其是高要、茂名、高州、化州等地,給養殖戶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網箱和池塘養殖的羅非魚均有此病的發生,主要危害親魚和100克以上的幼魚和成魚;流行高發期為5~9月份;流行水溫為25~37℃,在水溫32℃以上易發;傳染性強,發病率達20%~30%,發病魚的死亡率可達80%以上。

    患病的羅非魚一般在池塘邊離群獨游、身體彎曲打轉,或者在水面上慢游,反應遲鈍,體色發黑。病魚眼球突出或混濁發白,同時伴隨著眼部出血,魚體下頰部出現鱗片脫落、出血、肌肉壞死等現象,其他部位如腹鰭、胸鰭、尾鰭的基部有出血并伴有肌肉壞死現象;肝臟、膽囊、脾臟腫大,嚴重時糜爛;腸道發炎,腸胃較空,內有積水或黃色粘液;部分患病魚內臟如腸道、肝、脾、腎有出血現象。

    【預防措施】

    1、使用多年的老塘必須要翻推塘底,使有害物質得到充分氧化。

    2、魚塘進水前使用生石灰全塘潑灑,進行塘底消毒,50公斤/畝。

    3、放養密度要合理,建議吉富系列投放1200~1500尾/畝,奧尼系列投放1200~1800尾/畝。

    4、加強日常監控力度,定時檢查的魚的活動、攝食等情況,一旦發現病魚要及時防治。

    5、注意水質變化,養殖中后期要適當換水或進行底改,確保池塘水質符合養殖要求。

    【疾病治療】

    1、發病期間,減少投喂,盡量切斷病原菌傳播;加強水質管理,如增氧、調水等。

    2、進行水體消毒,可采用氯制劑或碘制劑全池潑灑進行殺菌。如每畝1米水深用666.7~3333.5克三氯異氰尿酸(有效氯80%以上),全池潑灑,每天1次,連續2天。

    3、內服抗生素類藥物氟伴欣(商品名);每40公斤飼料拌100克氟伴欣,連用3~5日可有效治療;有肝膽綜合癥的病魚應加喂拜水安(商品名),每40公斤飼料拌200克,7天一個療程,即可明顯改善;若病情嚴重,可延長藥期。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22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