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改良老魚塘的幾項措施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1-22
    核心提示:底質改良。池塘的底泥以壤土為好,其保肥、保水性能強。沙土保水性能差;粘土易渾濁,常會因淤泥過厚腐殖質發酵產生有毒氣體及大量耗氧,在拉網操作時也不方便。

    1、底質改良。池塘的底泥以壤土為好,其保肥、保水性能強。沙土保水性能差;粘土易渾濁,常會因淤泥過厚腐殖質發酵產生有毒氣體及大量耗氧,在拉網操作時也不方便。沙質底泥的改良可在池底捕鋪40厘米厚的鹽土或粘土,同時注意池壁防漏;粘土底質的改良可清除過多淤泥,同時加以生石灰處理。

    2、面積加寬。水面大一些,水質相對穩定,溶氧及餌料生物的含量豐富,魚類的活動范圍廣,有利于魚類的生長。有的池塘形狀不規則,可將池周的土丘、空坪加以開挖整理使池形呈標準的長方形,同時加大了面積;有的兩個小池連在一起可挖去中間池埂來增大面積(合二為一);有條件的可用機器或人工開挖使池周的部分田土變成池塘來加大池塘面積。因地制宜,盡量擴大池塘面積。一般食用魚飼養池塘面積0。66公頃左右為宜。

    3、深度加深。深水環境有利于魚類適應氣候的季節變化和不同魚類的分層生活,通過提高放養種類、數量和成活率來提高產量。池塘改深可開挖底泥鋪在池埂,也可將底泥作農肥而另行挖土填高池埂,或者在擴大面積的同時將泥土堆在池埂增加池塘深度。

    4、水源改“活”。魚快速生長要求水質 “肥”、“活”、“嫩”、“爽”,其中“活”指水質養分與溶氧很豐富并且無毒害,水的排灌方便。一塘死水養不大活魚。魚池要求到一些不受污染的江河、湖泊及水體中引水。用井水作水源時要通過曝氣,對渾濁的水體要用生石灰澄清改良;生活污水要通過發酵池或者生石灰、漂白粉處理。水源要求不與農田水抗爭,排灌設備要能做到灌滿排干,且能防洪,在池塘進水口安攔渣網片(5目左右/cm2)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改良 老魚塘 措施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23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