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入秋之后水產養殖巧安排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2-26
    核心提示:管好水,養好水。管好水,就是做好防洪排澇工作,以防水生動物逃逸。雨區,須加強巡塘工作,加固圍堤,及時排水;對洪水多發區,須增設圍網,以防漫水時的逃逸。

    管好水,養好水。管好水,就是做好防洪排澇工作,以防水生動物逃逸。雨區,須加強巡塘工作,加固圍堤,及時排水;對洪水多發區,須增設圍網,以防漫水時的逃逸。養好水,就是保持養殖水體“肥、活、嫩、爽”,以滿足水生動物快速生長需要。當前江淮地區干旱,水資源不足,養殖水體水位普遍偏低。為此,我們需要在控餌、控肥、控密上做文章,防范肥水轉老水。當水位較低時,水體相對載魚量偏高,要防范浮頭,確保水生動物安全。對于蝦蟹池塘,要注意保持水體物種的多樣性,通過適時刈割,抑制水草瘋長,一般水草所占面積不宜超過水體的1/2。

    看天氣投飼。看天投飼,就是關注天氣的變化,適時調整投飼量,做到既保證水生動物的攝食需求,又要不浪費、不污染環境。水生動物的攝食量受水溫、溶氧等影響。當溶氧低于5mg/l時,吃食受抑制;當大于此值時,吃食愉快,飼料轉化率高,餌料系數低。其實是低溶氧抑制了食。一般情況下,天氣晴好正常投喂,陰雨天氣減量投喂。出現雷雨悶熱無風時,最后一頓少喂,甚至不喂。生產中有“飽食而死”現象,是由于吃飽的比饑餓的不耐低溶氧。另外殘餌易耗氧、易肥水,而長期在低溶氧狀態下,水生動物生長緩慢、抵抗力差,易發病。

         防優于治。江淮地區在立秋前后由于受臺風影響表現為多雨期,此時也是病害多發期,注意防疫病。如果無蟲害,僅用一次消毒藥即可。當在池邊聞到腥臭味時,加注新水或用水質改良劑調水,可減少病害的發生。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入秋 水產 養殖 安排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2.501 second(s), 329 queries, Memory 1.7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