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秋季魚病多發的原因及預防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0-15
    核心提示:秋季是水產業收獲的旺季,同時也是國內水產品消費的旺季,但秋季也是魚病多發的季節。筆者認為,秋季魚病的多發和魚病的嚴重性是不可低估的,應引起重視和加強病害預防。
        秋季是水產業收獲的旺季,同時也是國內水產品消費的旺季,但秋季也是魚病多發的季節。筆者認為,秋季魚病的多發和魚病的嚴重性是不可低估的,應引起重視和加強病害預防。

    一、原因

    1.氣候多變的秋季

    秋季早晚溫差較大,池塘水體容易因上下分層而缺氧;另外,受污染影響,近年的大氣質量逐年下降,秋季灰霾天氣多發,對魚類的影響:除了污染水質間接削弱免疫力外,還直接傷害呼吸系統,特別是龜鱉類。

    2.底質老化、病蟲害滋生

    從4~5月開始投苗至秋季,歷經5~6個月的養殖周期,從不間斷的投飼、無數次的魚類排泄,有機物沉積、發酵在營造池塘肥沃環境的同時,也在不知不覺地污染著環境,底質隨養殖時間的伸延而不斷老化;同樣,飼料等有機物在促進魚類生長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培育出大量的微生物(包括害蟲和病菌)。從量變到質變,秋季適溫的天氣再加上質變的環境,池塘往往一瞬間變成病蟲害繁殖的溫床,并迅速發展,直接對魚類形成威脅。

    3.種質退化、養殖結構不合理

    魚類在自然水域中生命力極強,主要是其種群密度較低,環境選擇余地大,即使發病互相感染機會也少。但人工養殖,以效益最大化為目的,面對市場激烈競爭,人們通常以降低成本、增加產量作為生產第一要務,因此,每當種苗供應出現緊張時,價格低廉的近親苗往往比優質苗更受追寵,結果:秋季來臨,池魚規格逐漸長大、單位容量增加,環境惡化、池魚免疫力下降,病害驟然增加。

    二、預防

    環境、病原和魚體三因素相互作用,才能產生魚病。因此,切斷三因素相互作用的任何一壞節,是魚病防治的有效途徑之一。

    1.改善養殖環境,做好生態防病

    進入秋季,在池魚未出現發病癥狀之前進行新塘轉換,這是改善養殖環境的最佳方案;若條件限制,也可以把大量老化池水換掉,補充新鮮江河水來保持良好的水質,同時,早晚應適當多開增氧機,保證充足的溶氧;若已出現發病癥狀或缺少換水條件,則可使用生石灰調水、過氧化鈣增氧和二氧化氯等化學方法處理,還可使用微生態制劑或中草藥制劑改良,總之,必須確保魚類有良好的生態環境。

    2.增強魚類自身抗病力

    秋季,池魚同時面臨上市和越冬的壓力,如沒有足夠的免疫力是很難抵御各種病蟲害入侵的,因此,秋季飼養管理,飼料除營養均衡、科學投喂外,應適當補充維生素VC、VB、VE和微量元素等,還可適量添加保健性中草藥進行病害預防。

    3.消滅病原體

    以防為主,做好消毒工作。做到定期、定時消毒預防,主要關鍵包括:嚴格檢疫,盡量避免進種時帶入病原體(包括病毒);定期和不定期消毒,包括殺蟲、殺菌,盡可能把蟲、菌消滅在萌芽狀態。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秋季 魚病 原因 預防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17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