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冬季養魚要適時補充氧氣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0-08
    核心提示:冬季光照時間短,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減弱,產氧量減少,會造成養殖水體溶氧量不足,因此,加強魚池越冬期間缺氧測定與增氧管理,是提高魚類養殖效益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有條件測定魚池冬季缺氧的地方,應每隔10天進行一次溶氧量測定,測定分析魚池水中的溶氧情況,當池水中溶氧量降為每升水3毫克時,要及時預防結冰積雪。
        冬季光照時間短,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減弱,產氧量減少,會造成養殖水體溶氧量不足,因此,加強魚池越冬期間缺氧測定與增氧管理,是提高魚類養殖效益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有條件測定魚池冬季缺氧的地方,應每隔10天進行一次溶氧量測定,測定分析魚池水中的溶氧情況,當池水中溶氧量降為每升水3毫克時,要及時預防結冰積雪。在冬季下大雪時,如果魚池冰面上積雪過厚,就會影響水中浮游生物的代謝和光合作用,導致水中溶氧量減少。為此,在每次下大雪以后,要及時采取措施,清除冰面上的積雪,以保持冰的透明度,增強池水中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間接地增加池塘水體的溶氧量。其具體的補氧措施有:

    1.生物補氧法 利用水下適應低溫及低光照的浮游生物,創造條件促使其繁殖生長,進行光合作用產氧,補充越冬池的含氧量,達到魚類安全越冬的目的。這是死水越冬池最經濟、最簡單有效的補氧方法。但其受天氣的影響比較大,應以生物增氧和機械增氧相結合的補氧方法較安全。

    2.注水增氧法 利用靠近魚類越冬池的水源,在越冬池缺氧或缺水時,將含氧量較高的新水注入越冬池,增加越冬水域的水量和含氧量。這是對小型越冬池和滲漏較大的死水越冬池較好的一種補氧方法。采用地下水補氧是要特別注意水質,必須經過曝氣、氧化和沉淀。

    3.循環水補氧法 在越冬池水量充足或缺少越冬水源的死水越冬池,發現缺氧后,可采用原塘水循環的方法補氧,主要有:⑴用水泵抽水循環補氧。⑵利用漿葉輪補氧。采用循環水補氧法應按照“早補、勤補、少補”的原則進行。

    4.充氣補氧法 利用風車或其他動力帶動氣泵,將空氣壓人設置在冰下水中的膠管中,通過砂濾讓空氣成很小的氣泡擴散到水中,增加水中含氧量。

    5.打冰眼補氧法 有些死水越冬池在越冬期間,喜歡用打冰眼的辦法增加水中的含氧量,經實驗發現,空氣中的氧氣向水中擴散得速度很慢,因此,必須要結合其他更有效的補氧方法同時進行。

    6.化學增氧法 對小型死水越冬池、溫室越冬池,在發生缺氧時,可加入化學藥品進行補氧。

    7.生化增氧法 使用各種光源促使浮游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增加氧氣。可利用碘鎢燈、大功率的電燈等為光源,促使生物增氧。

    8.強化增氧法 強制使空氣中的氧和水攪拌,向越冬池輸送高氧水。如用射流增氧機、飽和式增氧器等,在水泵的水管上接一進氣管也有增氧效果。

    9.其它補養方法 此外還有磁化增氧、光化增氧、液化增氧、電化增氧、物化增氧、乳化增氧等多種多樣的增氧方法。總之,做好魚類安全越冬工作,是提高整體效益的關鍵一步,因此要不斷總結經驗,充分搞好魚類越冬期間的科學管理,才能確保魚類安全越冬。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89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