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魚池早春管理要“二調二早”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9-04
    核心提示:初春魚池的水深應控制在0.6~0.8米,使水溫能較快地升高,促使魚類提早開食。開春后要勤灌水,對保水力差的魚池,在加注新水時不要一次加水太多,以防水溫驟降。如遇連續陰雨的天氣,要適當增加水深,以防魚池水溫變化的幅度過大。
    調水溫

          初春魚池的水深應控制在0.6~0.8米,使水溫能較快地升高,促使魚類提早開食。開春后要勤灌水,對保水力差的魚池,在加注新水時不要一次加水太多,以防水溫驟降。如遇連續陰雨的天氣,要適當增加水深,以防魚池水溫變化的幅度過大。

    調節水質

        若發現魚池水質老化或水質偏酸性時,可以向池塘中注入0.2米深的新水,每畝水面用20~30公斤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潑灑。水體清瘦時,應適當施一些腐熟的有機肥,以保持水體有中等肥度,水體透明度應保持在0.3~0.4米深。

    早開食

    開春后要進行引食馴化,先用5~7天的時間在食場周圍撒少量碎細料進行誘食,以后逐步縮小馴食范圍,直至將馴食范圍轉移至食場,這樣可提高飼料的利用率。若發現從池底到水面出現多處小面積混濁,說明魚池中的魚類處于饑餓狀態,應及時投喂飼料。當表層的水溫上升到10℃時,魚類就開始少量攝食,此時,每天或隔天投餌1次,每次投喂量可占夏秋季投喂量的1/6。

    早防病

        加強前期管理是增強魚類抗病力的有效途徑之一。另外,魚池早春注水時,應盡量注入新鮮的井水,因為這種水所帶的病原菌較少,有利于減少魚病的發生。春季成魚池常見的魚病主要是水霉病,可用食鹽和小蘇打合劑化水后全池潑灑來防治;車輪蟲病、斜管蟲病等寄生蟲病也經常發生,可以用硫酸銅與硫酸亞鐵(5∶2)合劑化水后全池潑灑來防治。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88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