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羅非魚寄生蟲病防治一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8-23
    核心提示:發病情況:發病池塘面積17畝,2006年11月中旬放養羅非魚苗29000尾,2007年1月12日發現有大量羅非魚苗在水面躥跳、狂游。
          1、發病情況:發病池塘面積17畝,2006年11月中旬放養羅非魚苗29000尾,2007年1月12日發現有大量羅非魚苗在水面躥跳、狂游。1月13日早上死亡15000尾左右,死亡率達50%以上。混養的鳙魚未發病。事發前1個月,該養殖戶曾先后向池塘內投入50包共計2500公斤鳥糞。

     

    2、病理剖檢:將病重魚撈出進行觀察和解剖,患病魚普遍體色變淺,黏液增多,部分體表有白色斑塊;魚鰓充血、發炎,黏液多;鰭條充血、糜爛。內臟解剖可見大部分魚腸中度充血,內有大量積液,少數魚體內有腹水。病魚肝、膽、脾、腎正常。

    3、實驗室檢查。取魚鰓病變部分進行鏡檢,發現大量寄生蟲(主要為車輪蟲和斜管蟲);皮膚上也觀察到車輪蟲和斜管蟲。在鰓絲中鏡檢到少量單殖吸蟲。

    4、分析及診斷。由于養殖戶投入肥料(鳥糞)量過大,導致養殖水體水質敗壞,產生大量寄生蟲寄生于魚鰓及體表各處,刺激魚鰓分泌大量黏液,并導致鰓絲充血、發炎,最終導致魚苗鰓絲受損,呼吸困難,缺氧死亡。

    5、治療。⑴撈出死魚深埋。⑵將其余仍浸泡在池塘中的鳥糞(10包)拖出水面。⑶加注新水15厘米。⑷5天后,全池潑灑硫酸銅及高錳酸鉀合劑(5:2),每立方米水體用藥0.3-0.4克。魚群活動集中區域和深水區適當多潑灑。用藥一周后觀察,池中魚未見異常。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3.751 second(s), 353 queries, Memory 1.8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