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夏季泥鰍常見病害的防治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8-16
    核心提示:病泥鰍表現為行動緩慢,停止攝食,鰍體發烏變青,頭部顯得特別,腹部出現紅斑,腸管充血發炎,肛門紅腫,輕者腹部有血和黃色黏液流出,重者發紫,很快死亡。
     腸炎

    病因 水溫20℃以上易流行,是由腸型點狀氣單胞菌感染引起。

    癥狀 病泥鰍表現為行動緩慢,停止攝食,鰍體發烏變青,頭部顯得特別,腹部出現紅斑,腸管充血發炎,肛門紅腫,輕者腹部有血和黃色黏液流出,重者發紫,很快死亡。

    治療 每50公斤泥鰍用15克大蒜拌料投喂。經2~6天減半繼續投喂。

    發燒病

    病因 該病由于放養密度過大、水溫高而引起。

    癥狀 泥鰍體內分泌出的黏液在池內聚積發酵釋放熱量使水溫驟升,溶氧量減少,泥鰍焦燥不安,互相糾纏而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 減少泥鰍放養密度,發現病泥鰍立即更換或補充新鮮涼水。發病后可按0.5毫克/升的濃度用硫酸銅溶液全池潑灑。

    氣泡病

    病因 由氧氣或其他氣體過多所致。

    癥狀 病泥鰍腸中充氣而浮于水面。

    防治 可按0.7毫克/升的濃度用硫酸銅溶液全池潑灑。

    寄生蟲病

    病因 泥鰍在苗種培育階段常見有車輪蟲、舌杯蟲、三代蟲寄生而引起死亡。

    癥狀 泥鰍患寄生蟲病時,體表黏液增多,食欲減退,離群獨游,漂浮水面,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死亡。該病常流行于5~8月。

    防治 預防主要是在鰍種放養前,用8克/立方米水的硫酸銅溶液浸洗15~20分鐘。泥鰍發病后治療則用0.7克/立方米水的硫酸銅和硫酸亞鐵 (5∶2)合劑全池潑灑。三代蟲可按0.5毫克/升的濃度用晶體敵百蟲溶液全池潑灑。

    白身紅環病

    病因 此病是因捕捉后長時間流水蓄養所致。 癥狀 病泥鰍身體呈灰白色,同時出現紅色環紋。
    防治 一旦發現此病,立即將病泥鰍換到池塘中放養。

    赤鰭病

    病因 該病由池水惡化、營養不當及魚體受傷引起,主要流行于夏季。

    癥狀 病鰍的鰭、腹部皮膚及肛門周圍有充血現象。魚鰭或體表部分表皮剝落,呈灰白色,肌肉開始腐爛,肛門部位發紅,繼而在這些部位出現血斑,并逐漸變為深紅色,嚴重時出現鰭條脫落,不攝食,直至死亡。

    防治 每立方米水體用1克漂白粉在全池潑灑。病鰍用3%的食鹽水溶液浸泡10分鐘。
    其他敵害

    養殖泥鰍的池塘,要用生石灰徹底清塘。注、排水口應設密網攔濾,嚴防有害的魚類、水生昆蟲、蛇、蛙等進池塘危害鰍苗種或成鰍。泥鰍苗種培育期間,主要敵害動物是水蜈蚣,它嚴重影響泥鰍的成活率。消滅水蜈蚣可將泥鰍移池,按0.02毫升/升的濃度用魚蟲靈對水全池潑灑。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13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9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