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養殖技術 » 水產養殖 » 正文

    提高草魚成活率必須做好四種病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7-18
    核心提示:草魚是江蘇淮安市淮陰區傳統的淡水魚類養殖品種,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生長快、個體大等特點,但很多養殖戶卻害怕養殖草魚,主要是因為草魚抗病力差,易患出血病、爛鰓病、赤皮病和腸炎病,導致成活率低。
          草魚是江蘇淮安市淮陰區傳統的淡水魚類養殖品種,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生長快、個體大等特點,但很多養殖戶卻害怕養殖草魚,主要是因為草魚抗病力差,易患出血病、爛鰓病、赤皮病和腸炎病,導致成活率低。這四種草魚疾病嚴重困擾著養殖戶,影響著草魚的規模化養殖。要想提高草魚成活率,達到高產高效,必須積極做好這四種疾病的防治。

    1、出血病。

    該病是由呼腸弧病毒引起草魚的一種病毒性疾病,在每年的4-10月份流行,主要危害1-2齡的草魚成魚。

    防治方法:

    (1)、魚種投放前給草魚注射出血病滅活疫苗,該疫苗可保證草魚在14個月內不發生該病。

    (2)、在每年的4-10月,每10天用二溴海因全池潑灑一次,濃度為0.6ppm。

    (3)、在每年的4-10月,每15天內服水產專用紅霉素一個療程。用量為每50公斤草魚每天用藥80克,一個療程為3天。

    2、爛鰓病:

    為魚害粘球菌所致。病魚體色發黑、腮上黏液多、腮絲腐爛帶泥,病情嚴重者鰓蓋中央表層腐蝕成一個圓形透明小窗。俗稱“開天窗”,病魚鰓組織出血、腐爛和崩潰,最后因呼吸困難而死亡。

    防治方法:

    (1)發現有病情癥狀時,用二溴海因全池潑灑,濃度為0.6ppm,連用3天。

    (2)發現有病情癥狀時,內服水產專用紅霉素,用量為每50公斤魚每天用藥80克,一個療程為3天。

    (3)做好平時的魚病預防工作和水體消毒工作。

    3、赤皮病:

    在拉網或運輸過程中魚的皮膚受傷,受傷處被熒光極毛桿菌感染所致。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發炎,病灶處的鱗片脫落,鰭條基部充血,鰭條末端腐爛、裂開呈爛扇狀。防治方法同爛腮病。

    4、腸炎病:

    病原體為點狀產氣單胞菌。病魚體黑不攝食、腹部膨大并有紅斑、肛門紅腫,用手輕壓腹部有黃色黏液流出。剖檢病魚可發現病魚腸壁充血,場內無食物。

    防治方法:

    (1)內服水產專用紅霉素,每50公斤草魚每天用藥80克,連用3天為一個療程。

    (2)內服鹽酸鏈霉素,病情嚴重時每50公斤草魚每天用藥50克,連用兩天為一個療程。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16 second(s), 14 queries, Memory 0.88 M